关于对我市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状况的调研报告今年,我局组织市县两级财政部门对部分扶贫行业、节能环保行业的单位进行了会计监督检查,在检查的同时,我们通过集中座谈、查阅资料、实地查看等多种方式重点对部分民营企业的运行情况及财务核算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市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市民营经济克服了基础薄弱和先天不足等劣势,已成为相对比较活跃的经济增长点,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客观地说,民营企业的发展正从发展初期向发展中期转变,向着更合理、更科学的方向发展。从我市民营企业的形成来看,目前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一是从个体户起家,逐渐积累发展起来,或直接由家庭成员投资兴办的家族式企业;二是朋友、同事参股合资开办的合伙企业;三是国营或集体企业通过买断转型的企业等。目前我市民营企业主要采取家族企业制度形式,能够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委托代理关系的民营企业尚不多见。这类企业的特点是企业的所有权归一个或少数投资者所有,其企业股份不断分散化、社会化。因此,从总体上看,虽然有其市场化程度高、经营灵活、社会负担轻等优势,但是随着企业的迅速发展,其内外部的多重因素对其发展有一定的制约,其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日益显现。都亟需采取相关措施积极解决,以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二、当前民营企业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是产权单一。单一产权表现为封闭的家族持有企业股权,不愿接受外界的参股,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这种封闭的产权在发展初期具有较高的效率,它有助于节约管理成本,减少企业内耗,加速资本原始积累。但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其弊端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例如:xx有限公司原来由兄弟两人入股,后期一人退出,另一人完全持股,在退出转让股权时,由于家庭持股变动,股东会决议较随意,在未履行相关手续的情况下擅自变更注册资本出资方式,将股本中资本公积增资部分224万元擅自变更为货币出资,导致注册资本不实。二是产权不清。一些民营企业往往无视公司治理结构,未制定有效的产权制度或者产权关系不明晰,由于产权不清,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健康运转。首先导致没有人真正关心企业的利润目标及相应的资产增殖目标,而更多的只是关心如何把企业的资产分配完毕,最好是更快更多地获得个人收入。其次也将造成企业不成规模,发展到一定规模就要分家。再次,不利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有效的企业治理结构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