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委宣传部长调研报告)新时代基层理论宣讲的实践与探索理论宣讲工作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让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让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今年,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集中力量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让党的二十大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现结合德保县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工作,探讨新时代如何做好基层理论宣讲工作。一、正确认识基层理论宣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全县各单位积极推进基层理论宣讲,工作逐渐呈现出良好态势。但对照新形势下理论宣传工作的任务要求,基层宣讲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一)缺乏基层理论宣讲人才。县级层面的理论宣讲主要依靠县委党校老师和县直单位负责人组建的县级宣讲团成员,乡镇村级宣讲主要依靠乡镇三套班子领导和少数百姓代表,宣讲人员知识水平、理论水平、宣讲技巧和日常工作业务繁忙程度不一致,宣讲的能力参差不齐,宣讲的效果和质量不明显。(二)缺乏基层理论宣讲的感染力、吸引力。虽然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和各村党组织在不断加强和创新对理论政策知识宣讲的方式方法,但由于全县各级理论宣讲员大多是凭借自身经验进行宣讲,采用我讲你听的灌输形式,缺乏新意,最终得到的效果不明显。例如在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时,仅聚焦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进行宣讲,照本宣科,没有结合实际,不用群众语言开展多形式的宣讲,群众听不明白,收获甚微。(三)基层理论宣讲缺乏有效的支撑平台。全县各单位、村(社区)、屯在宣讲阵地的建设和运用方面存在不均衡现象。只有单位、村(社区)会议室或报告厅等一般性场所,影响了宣讲活动的组织开展。理论宣教基地、乡村大讲堂、乡贤学堂等建设存在形式主义和不规范的问题,数量较少,离群众较远,群众参与不便。(四)基层理论宣讲内容缺乏针对性。受宣讲员知识水平、对理论政策的理解程度、宣讲方法、技巧和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制约,使得多数宣讲员的宣讲内容缺乏针对性、不接地气、枯燥空泛、脱离实际,党员群众不感兴趣、听不进,导致宣讲效果不尽人意。二、建队伍、创模式、强阵地、抓主题,让新时代理论宣讲走深走实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德保县聚焦思想铸魂工程,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突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以加强推进全民思想教育为抓手,不断强化理论宣讲工作,兴起真学、真懂、真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强大热潮,全面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