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2.3制取氧气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人教版).docx
下载文档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学年 九年级 化学 上册 第二 单元 我们 周围 空气 2.3 制取 氧气 同步 练习 解析 新版 人教版
9 课题2.3 制取氧气(练) 【基础篇】 1.(2023年·全国初三课时练习)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下列仪器中不需要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长颈漏斗一般是添加液体的,而高锰酸钾制氧气反应物是固体,不需要长颈漏斗。故选C。 2.(2023年·全国初三课时练习)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加快反应速率 B.二氧化锰在任何反应中都可以作催化剂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D.使用催化剂能增加生成的氧气的质量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催化剂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A、为改变反应速率,不只是加快,说法错误;B、在过氧化氢分解和氯酸钾分解中二氧化锰符合催化剂的定义,但其它反应不一定,说法错误;C、符合催化剂定义,说法正确;D、只是改变反应速率,不能增加生成物的量,说法错误。 3.(2023年·全国初三课时练习)证明集气瓶里盛的是氧气,最简便的方法是(  ) A.能使蜡烛燃烧的是氧气 B.放入发红的木炭,过一会加入澄清石灰水,可使石灰水变浑浊的一瓶是氧气 C.测定密度,若密度大于1 的是氧气 D.放入带火星的木条,可使木条复燃的是氧气 【答案】D 【解析】 A、空气也能使蜡烛燃烧,所以能使蜡烛燃烧的不一定是氧气,故A错; B、木炭在空气中也可以燃烧放出二氧化碳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B错; C、密度大于1的气体不一定是氧气,例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物质密度都大于1,故C错; D、由于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放入带火星的木条,可使木条复燃的是氧气,故D正确。故选D。 4.(2023年·全国初三课时练习)有关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实验中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A.没有二氧化锰,过氧化氢不能分解产生氧气 B.二氧化锰加快了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C.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反应物 D.二氧化锰能增加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量 【答案】B 【解析】 A、没有二氧化锰,过氧化氢也能分解产生氧气,只是产生氧气的速率较慢,错误;B、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加快了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正确;C、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错误;D、二氧化锰只改变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速率,不影响生成氧气的质量,错误。故选B。 5.(2023年·全国初三课时练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  ) A.锥形瓶里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分液漏斗里盛放6%的过氧化氢溶液 B.锥形瓶里加入高锰酸钾固体,分液漏斗里盛放蒸馏水 C.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从水槽里取出后倒放在桌面上 D.当发生装置中液体与固体一接触产生了气泡立即收集 【答案】A 【解析】 A、该装置是固液在常温下产生氧气,所以使用的药品是双氧水和二氧化锰,锥形瓶里加入少量MnO2粉末,分液漏斗里盛放6%双氧水,正确;B、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需要加热的装置,错误;C、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为了防止氧气逸散,从水槽里盖上玻璃片取出后正放在桌面上,错误;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合适时机是: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收集,以防收集的氧气不纯,错误。故选A。 6.(2023年·全国初三课时练习)(题文)某同学在做制取氧气的实验时,发现试管炸裂,造成此结果的原因不可能是(  ) A.加热前未将试管外壁擦干 B.用焰心加热,使冷的灯芯接触到热的试管 C.加热时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D.反应停止时,先熄灭酒精灯 【答案】C 【解析】 A、加热前未将试管外壁擦干,造成试管受热不均,会导致试管炸裂,错误;B、用焰心加热,使冷的灯芯接触到热的试管,造成试管受热不均,会导致试管炸裂,错误; C、加热时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产生的冷凝水不会回流到试管底部,不会导致试管炸裂,正确;D、反应停止时,先熄灭酒精灯,可能会造成水槽中倒吸入试管,会导致试管炸裂,错误。故选C。 7.(2023年·全国初三课时练习)(题文)下列各装置是有关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收集、验满与贮存装置或操作图,你认为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A、加热干燥的高锰酸钾制氧气时不会产生水蒸气,从而不会产生冷凝水,也就不会造成试管破裂,正确。B、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但该装置中的空气无法排出,错误;C、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错误;D、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贮存时集气瓶应正放在桌面上,错误。故选A。 8.(2023年·全国初三课时练习)在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时,主要操作有①装药品;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③检查装置气密性;④将装有药品的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⑤加热;⑥停止加热;⑦将导管移出水面。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③①④⑤②⑦⑥ B.③①④⑤②⑥⑦ C.①③④⑤②⑦⑥ D.①③④⑤②⑥⑦ 【答案】A 【解析】 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分别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装入固体药品)→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点(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收(收集氧气)→移(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熄灭酒精灯),可得题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③①④⑤②⑦⑥,故选A。 9.(2023年·全国初三课时练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一组仪器是( ) A.烧杯、玻璃棒 B.大试管、集气瓶 C.酒精灯、铁架台 D.导管、单孔塞 【答案】A 【解析】 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中,反应物为固体药品,且需要加热,所以大试管、集气瓶、酒精灯、铁架台、导管、单孔胶塞都可以用得着,烧杯、玻璃棒用不上。选A 10.(2023年·全国初三课时练习)工业制氧气的原料是(  ) A.空气 B.高锰酸钾 C.过氧化氢 D.水 【答案】A 【解析】 由于空气中大约含有21%的氧气,所以这是工业制取氧气的既廉价又易得的最好原料。故选A。 11.(2023年·全国初三课时练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氮气和氧气,是分解反应 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合反应 C.凡是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都是分解反应 D.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答案】D 【解析】 从液态空气中分离氮气和氧气,是利用了液态氮和液态氧沸点的不同,属于物理变化,不是分解反应,A选项错误;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B选项错误;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没有强调是一种反应物质,C选项错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备氧气,生成氧气的同时生成了锰酸钾、二氧化锰,符合分解反应“一变多”的性质,D选项正确。故选D。 【基础篇】 12.(2023年·全国初三单元测试)如图所示,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滴下少量双氧水。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气球涨大,红墨水左移 B.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 C.气球涨大,红墨水右移 D.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滴下少量双氧水,产生氧气,瓶内压强增大,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 13.(2023年·福建初三单元测试)下列4幅图分别是实验室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A、KMnO4粉末加热制取O2时,应在试管口塞棉花,且试管略微向下,正确; B、导管应伸到接近集气瓶底部,利用空气的排出; C、O2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瓶口,而不是伸入瓶中; D、验证O2性质时,应在集气瓶底部铺一层细沙或者加少量水,以防炸裂。 故选A。 14.(2023年·全国初三单元测试)下列化学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的是(   ) A.氢气+氯气 氯化氢 B.镁+氧气 氧化镁 C.碱式碳酸铜 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D.铁+硫酸→硫酸亚铁+氢气 【答案】D 【解析】 A、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两种,生成物为一种属于化合反应,故A错误;B、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两种,生成物为一种属于化合反应,故B错误;C、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一种,生成物为三种属于分解反应,故C错误;D、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两种,生成物也为两种,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D正确。故选D。 15.(2023年·湖北中考真题)下列与氧气有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B.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C.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需加催化剂才能反应 D.足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充分燃烧,可使空气体积减少约1/5 【答案】D 【解析】 A、木炭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无固体生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若不点燃,不会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C、过氧化氢制氧气中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是加快反应速度,并不是加入催化剂才使反应发生,故选项说法错误。 D. 空气中氧气体积占1/5左右,足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充分燃烧,消耗的是氧气,可使空气体积减少约1/5,说法正确。 故选:D。 16.(2023年·广西中考真题)下列物质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是(  ) A.KMnO4 B.KClO3 C.KCl D.H2O2 【答案】C 【解析】 A.实验室可以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得到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A能; B.实验室可以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反应原理是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故B能; C.氯化钾中没有氧元素,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故C不能; 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实验室可以用过氧化氢分解生成物水和氧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故D能。 故选:C。 17.(2023年·湖南中考真题)在进行实验室制取和收集 O2 的过程中,有关做法不正确的是 A.选择装置①或②作为 O2 的发生装置 B.选择装置③或④作为O2 的收集装置 C.装置④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气体 D.将装置①中的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插入液面以下 【答案】C 【解析】 A、当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选择装置①作为 O2 的发生装置,当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制氧气时,选择装置②作为 O2 的发生装置,做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O2密度比空气稍大,且不易溶于水,选择装置③或④作为O2 的收集装置,做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装置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才可收集气体,做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D、将装置①中的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产生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做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18.(2023年·陕西中考真题)对以下反应归纳正确的是 ①2H2O22H2O +O2↑ ②2H2O2H2↑+O2↑ ③2KMnO42K2MnO4+MnO2+ O2↑ A.都是分解反应 B.生成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都相同 C.都是实验室制取O2的常用方法 D.①③中的MnO2都是反应的催化剂 【答案】A 【解析】 A.三个化学方程式都符合“一变多”特点是分解反应,故A正确; B.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在H2O、K2MnO4、Mn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O2中氧元素的价为0价,故B错误; C.2H2O2H2↑+O2↑制取氧气要消耗大量电能,不用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