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传染病及传染的概念传染病——是由各种致病性的病原体所引起的一组具有传染性的常见病、多发病,造成机体组织损害和功能改变,可迅速传播造成流行,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甚至引起大量患者死亡。传染——亦称传染过程,是病原体与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传染的构成必须具备病原体、人体和他们所处的环境三个因素。传染后不一定都得传染病,而传染病只是传染过程中的一种表现。二、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1.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传播和终止的过程即传染病的流行过程。2.基本条件:传染源——体内有病源体生存、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病人、携带者、病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空气、飞沫、尘埃传播,经水、食物、苍蝇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血液传播,土壤传播)。易感人群——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易感者。三、传染病的临床特点(一)病理发展的规律性1.潜伏期——指自病原体侵入人体起,直到最初出现症状以前的时间,其长短不一,短的仅数小时,如细菌性食物中毒;多数在数日内,如猩红热、白喉等,有的可达数月,如狂犬病。2.前驱期——病原体生长繁殖后出现头痛、发热、乏力等轻微症状,多无特异性,一般仅1~2天。有些传染病起病骤急,可无前驱期。3.症状明显期——此时某种传染病所特有的症状和体征大多出现,病情由轻转重,到达高峰。4.恢复期——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体力、食欲逐渐恢复,直至完全康复。(二)病情的特殊表现发热、发疹、毒血症、菌血症、脓毒血症。毒血症——病原体的毒素和代谢产物进入血流引起全身功能失调和中毒症状。菌血症——病原体在感染部位生长繁殖进入血流,不出现明显症状,称原发性菌血症,继而在血管内皮细胞及肝脾内大量繁殖再次进入血流,引起全身症状,称为第二次菌血症。败血症——在人体防御功能明显减弱时,病原体不断侵入血流,在血液中生长繁殖,引起急性全身性感染,出现严重临床症状。脓毒血症——病原菌在各组织和器官中引起转移、多发性脓肿。(三)临床类型1.发病性质、临床表现:急性、亚急性、慢性2.病情经过:典型、非典型3.严重程度:轻型、中型、重型、暴发型四、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措施(一)建立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托幼园所是易感者集中的地方,儿童日常接触密切,一旦传染病传入,极易造成流行。1.入园前健康检查(见健康检查制度9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