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1期NO.12023云南警官学院学报TheJournalofYunnanPoliceCollege总第156期Sum156收稿日期:2022-12-18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哈反恐刑事司法合作问题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2BFX045)。作者简介:闫芳,女,新疆警察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刑法、刑事诉讼法。①十九大报告第三部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中的第六方面: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解读闫芳(新疆警察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内容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完善了中国刑事法律体系,顺应国际司法协助规范化要求,为打击跨国犯罪、加强国际司法合作提供了立法支持。解读《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的主要特征,明确国际刑事司法协助范围及拒绝提供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情形,有助于全面把握立法背景、重大意义及法律架构。关键词: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国际刑事司法协助范围;拒绝提供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情形中图分类号:DF6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057(2023)01-124-05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以下简称《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的颁布实施就是加快形成系统完备涉外法律法规体系的具体体现。这部法律改变了我国长期无国际刑事司法法律规范的现状,解决了我国履行国际刑事条约义务无法律依据的难题,完善了我国刑事法律体系,顺应了国际司法协助规范化要求,有利于完善打击跨国犯罪立法,建立国际协议履行执行机制,加强国际刑事司法合作,提升涉外执法司法效能。笔者就《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的立法背景、重大意义及法律架构等方面进行解读分析。一、立法背景及意义《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历经十余年起草研讨,经过全面调研,细致论证,5次广泛征求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和专家学者意见,历时3年时间最终通过并颁布实施。早在2003年10月,第5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反腐败公约》之际,我国就高度重视并主张将公约与国内立法有效衔接。2004年,以中央纪委为主要部门成立了协调小组,研究加入《反腐败公约》的实施问题。协调小组建议司法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两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