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报|2023年|第78卷|第2期封三ActaGeographicaSinica|Vol.78|No.2|2023《中国历史文化地理》评介张振岳(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历史地理研究所,武汉430072)陈正祥先生所著的《中国历史文化地理》2021年10月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从中国古代的多种文化视角出发,对中国文化地理的多个面相进行了系统论证和探讨。全书上下两册,共分11篇,囊括了中国历史文化地理的诸多方面,皆极具代表性。该书第一篇对中国文化中心的转移进行了系统梳理,对影响文化中心转移的政治、地理和经济因素给予揭示,并阐释了文化中心转移对经济社会的反作用。第二篇至第五篇探讨了中国自古以来“城”的发展和演变轨迹,对“城”的功用、规模、形制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元以来的北京城、北魏洛阳城、水城扬州城3个具体案例,对古代城池的规划、营造、改建以及城内景观的分区与布局进行了全面描绘。第六篇将黄土、黄土高原、黄河对华夏农耕文明的萌生、发展和繁荣进行探讨,并总结了历代治理黄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第七篇对长城与大运河进行阐述,论述了长城的发展历程、长城对其南北内外社会族群的分界与影响、大运河在全国所起到的交流动脉作用。第八篇以明代对户口的普查为例,对明代社会的户籍编制、人口控制、赋役税收进行了系统介绍,窥探了中国古代王朝对基层社会的控制状态。第九篇介绍了中国古代地图学,对传世文献与出土所见的地图以及古代的制图学进行总结。第十篇对中国游记文献的种类、地理学价值以及体例予以介绍。第十一篇对方志的特性、种类、分布、渊源、发展以及其所包含的自然与人文地理资料价值进行总结,并以方志中所见八蜡庙的地理分布为例,从另一种角度揭示了古代蝗灾的时空分布特点。总体而言,该书对中国历史文化地理的研究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1)历史文化地理研究围绕具体文化现象或事物进行探讨。“文化”一词至今没有标准定义,原因就在于其内涵相当丰富,以至涵盖了与人类相关的方方面面。尽管如此,仍不能将其流于泛泛而论,尤其在历史文化地理研究中,更应当围绕国家和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或事物展开讨论。该书以中国古代的城、运河、地图等具体文化事物为研究对象,探索其影响下的其他联动表现,立体地表现出其特性。(2)图文并茂,突出历史文化地理的空间观念。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同一种文化现象在不同区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的文化现象在同一区域亦有可能发生同化。如该书对八蜡庙的研究,由于蝗灾对农业社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