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中国古代短篇成语故事.docx
下载文档

ID:1722460

大小:20.49KB

页数:8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中 古代 短篇 成语故事
中国古代短篇成语故事 【篇一】中国古代短篇成语故事:后起之秀 东晋时,王忱在少年时代就显露出才气,很受亲友的推祟。他的舅父范宁,是当时的经学家,对王忱也很器重,有文士拜访,他总让王忱到场接待。 有一次,王忱去看望舅舅,遇到了比他早知名的张玄。舅舅要他俩交谈交谈。张玄早就听说王忱志趣非凡,很想与他谈谈。他年龄比王忱要大,自然希望王忱先给自己打招呼,就端正地坐着等候。不料,王忱见张玄这等模样,看不上眼.也默默坐着,一言不发。张玄见他这样,自己又放不下架子,对坐了一会,怏怏不乐地离去。 事后,范宁责备王忱说:“张玄是吴中的优秀人才,你为什么不好好与他谈谈’’王忱傲慢地答复说:“他要是真心想和我来往,完全可以来找我谈谈嘛。〞范宁听了这话,倒反而称赞起外甥来了:“你这样风流俊逸,真是后来的优秀人才。〞〞玉忱笑着答复说:“没有您这样的舅舅,哪来我这样的外甥〞 【篇二】中国古代短篇成语故事:开诚布公 三国时,蜀汉的丞相诸葛亮是一个既有能力又有衷心的贤臣,得到皇帝刘备的重用。 刘备临终前,曾将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他,让他帮助刘禅治理天下。刘备甚至诚恳地留下遗言:如果刘禅不好好听你的话,做出危害国家的事,你就取而代之,自己做皇帝。诸葛亮非常感动,表示要好好地效忠少主刘禅。 刘备死后,诸葛亮竭尽全力帮助刘禅治理国家。有人劝他自封为王,但他严厉地拒绝了。他对身边的人说:“我已经受先帝委托,担任了这么高的官职。如今讨伐曹魏又没什么成效,你们却要我加官晋爵,这是不忠不义的事情啊!〞 诸葛亮为人处世公正合理,不徇私情。马谡(sù)是他非常器重的一位将军,在攻打曹魏时,因为大意轻敌,失守街亭这个地方。诸葛亮因为马谡已经立下军令状,所以忍痛杀了马谡。马谡临刑前上书诸葛亮,说自己虽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没有怨恨。诸葛亮自己也为失守街亭主动承担责任,请求后主批准他由丞相降为右将军。他还特地下令,要下属坦率地批评他的缺点和错误,这在当时是十分罕见的。所以,后人在写史书时,就用“开诚心,布公正〞来形容这位贤臣。 成语“开诚布公〞由“开诚心,布公正〞缩略而来。人们常用它来比喻对人态度诚恳,坦白无私。 【篇三】中国古代短篇成语故事:呆假设木鸡 战国时,斗鸡是贵族们寻欢作乐的一项活动,齐王便是当时的一位斗鸡迷。为了能在斗鸡场上取胜,齐王特地请专家纪渻(shěng)子帮他训鸡。 齐王求胜心切,没过几天,便派人来催问,纪渻子说:“鸡没训好,它一见对手,就跃跃欲试,沉不住气。〞 过了几天,齐王又派人来问,纪渻子说:“还不到火候,看样子鸡虽不乱动了,但还不够沉稳。〞 又过了几天,纪渻子终于对来人说:“请你告诉齐王,我花工夫把鸡训好了。〞待到斗鸡时,对手的鸡又叫又跳,而纪渻子训好的鸡却像只木鸡,一点反响也没有,别的鸡看到它那副呆样竟然都被吓跑了。因此,齐王用这只鸡和别人斗,自然场场获胜。他那兴奋的样子就甭(béng)提了。 这个成语出自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后来人们又把“呆假设木鸡〞这个成语引申表示十分愚笨,也形容因为害怕或惊异发呆的样子。 【篇四】中国古代短篇成语故事:安然无羔 公元前266年,赵国国君赵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太子丹接位为赵孝成王。由于孝成王还年轻,国家大事由他的母亲赵威后负责处理。赵威后是一个比较贤明而有见识的中年妇女。她刚刚主持国事的时候,秦国加剧了对赵国的进攻。赵国危急,向齐国求救,齐国要赵威后把她的小儿子长安君送到齐国作人质,然后再出兵。赵威后舍不得小儿子离开,但是听了大臣触龙的意见,还是把长安君送到齐国。齐国出兵帮助赵国打退了秦军。 有一次,齐王派使者带着信到赵国问候赵威后。威后还没有拆信就问使者。“齐国的收成不坏吧老百姓平安吗齐王身体健康吗〞 齐国使者听了心里很不兴奋,说:“我受齐王派遣来问候您,现在你不先问齐王,却先问收成和百姓,难道可以把低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 威后微微一笑,说:“不是的。假设没有收成,怎么会有百姓假设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君主难道问候时可以舍弃根本而只问枝节吗〞 齐国使者听了,一时说不出话来。 这那么“无恙〞的典故,后来演化出成语,“安然无恙〞。它的意思是:平安无事,没有遭受损害或发生意外。恙,疾病,借指灾祸。 【篇五】中国古代短篇成语故事:扑朔迷离 北魏时,有一户姓花的人家,老父叫花弧。花弧有一个女儿,名叫木兰,她从小就喜欢舞枪弄棒,武艺十分高强。 那时,北魏经常和外族打仗,朝廷下令征兵,木兰的父亲年纪太大,弟弟又小,于是木兰就想装扮成男子,替父参军。她穿上父亲当年穿过的盔甲,威风凛凛地去见父亲,说明自己的决心。花父很感动,但是并不放心。于是,木兰要求与父亲比武,如果胜了就让她去参军。花弧向来不服老,就容许了。父女俩就在花园里比剑,你来我往。花弧毕竟年老体衰,终于支持不住,败下阵来,只好同意木兰代替他去参军。 木兰武艺高强,智勇双全,打了很屡次胜仗,立下了大功。出征十二年,但是谁也不知道她是女子。敌人终于投降了,木兰凯旋,换上女装。战友们惊叹道:“我们同行十几年,都不知道你是个女子!〞 木兰捉来一对雌雄兔子,然后笑着说:“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意思是说我女扮男装,就像在地上走的兔子难以分辨出雌雄一样,根本看不出来我是男的还是女的啊。 后来,人们就用“扑朔迷离〞作为成语,比喻事情模糊复杂,真相难辨。扑朔,扑腾、乱动;迷离,眼半闭。 【篇六】中国古代短篇成语故事:事半功倍 战国的时候,有个大思想家叫孟子,他有很多的学生。 有一次他和他的学生公孙丑谈论统一天下的问题。他们从周文王谈起,说当时文王以方圆仅一百里的小国为根底,施行仁政,因而创立了丰功伟业;而如今天下老百姓都苦于战乱,以齐国这样一个地广人多的大国,如能推行仁政,要统一天下,与当时周文王所经历的许多困难相比,那就容易得多了。孟子最后说:“今天,像齐国那样的大国,如能施行仁政,天下百姓必定十分喜欢,犹如替他们解除痛苦一般。所以,给百姓的恩惠只及古人的一半,而获得的效果必定能够加倍。现在正是的时机呢!〞 后来人们便根据孟子所说的这两句话,引申为“事半功倍〞,用来形容做事所花力量较小而收到的效果甚大。 【篇七】中国古代短篇成语故事:南辕北辙 魏王要出兵攻打赵国。大臣季梁在外边游历,半路上听到这个消息,立刻赶了回来。他衣服来不及理,脸也来不及洗,就跑进宫去见魏王。魏王很奇怪,问他:“您怎么回来了有什么要紧话要跟我说吗〞季梁说:“是呀,我在路上碰见一个人,他乘着马车直奔北方。我问他上哪儿去,他说要上楚国去。〞魏王听到这儿,忍不住笑了出来,说:“上楚国去怎么往北走呢〞季梁说:“是呀,我也这样问他。他说:‘没关系,我的马挺能跑。’我对他说:‘马虽然能跑,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呀!’他说:‘没关系,我路费带得不少。’我说:‘你路费虽然多,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呀!’他说:‘没关系,我这个驾车的挺有本领。’〞魏王忍不住哈哈大笑。他说:“天下哪有这样胡涂的人。〞季梁说:“是呀,马越能跑,带的路费越多,驾车的越有本领,他离楚国可就越加远了。大王老是想当各国君主的首领,那就应该让各国的君主都信任大王。可是大王凭着兵精粮足,打算借攻打赵国来提高声望。这样攻打别国的次数越多,离您当首领的愿望可就越来越远,这正跟到楚国去走了往北的道儿一个样。〞 “南辕北辙〞就是从季梁打的比方来的。“南〞和“北〞是“往南〞和“往北〞的意思。“辕〞是“车杠〞,这里就指车;“辙〞是车辆在路上碾出来的痕迹,这里就指路。成语的意思是说:如果采取的行动跟所要到达的目标相违背,尽管条件好,也不会有好的结果。 第8页 共8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