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学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六语言文字运习题含解析.docx
下载文档

ID:15007

大小:2.31MB

页数:40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1-0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学年 高考 语文 二轮 复习 专题 语言文字 习题 解析
专题六 语段综合 限时:35分钟 总分: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9分)   2023年7月下旬,习近平主席访问非洲。塞内加尔成为第一个同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西非国家。 2013年,我国提出了构建“一带一路”的倡议。这一跨越时空的伟大倡议,(   )。它既传承以平等互利、包容互鉴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21世纪时代潮流。它不仅是一个   的战略构想,也是一条和平发展的共赢之路,还是一项脚踏实地的伟大事业。此倡议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得到沿途各国的广泛支持,国内相关省市也是   ,其影响可见一斑。  五年来,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将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长足进展。沿途国家正编织陆、海、空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大网络。被誉为现代丝绸之路的新亚欧大陆桥、   中南半岛国家的中国—新加坡经济走廊,以及连通南亚半岛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作为“一带一路”的骨干通道   。沿途区域种类物流中心正在建设中,各种类型的自贸园区出现;一张辐射“一带一路”的高标准自贸区大网络也正在编织中,“一带一路”经济走廊沿途最终将会形成生产、流通、市场规模效应。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连接中外,承接古今,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B.承接古今,连接中外,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C.连接中外,承接古今,将崭新的时代内涵赋予古老丝绸之路 D.承接古今,连接中外,将崭新的时代内涵赋予古老丝绸之路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高瞻远瞩  摩拳擦掌  贯穿  初露雏形 B.远见卓识  大展拳脚  贯串  初露雏形 C.高瞻远瞩  大展拳脚  贯穿  崭露头角 D.远见卓识  摩拳擦掌  贯穿  崭露头角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将取得长足进展。 B.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将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长足进展。 C.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 D.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 1.答案 B 注意前后句的暗示与限制,前面的句子中“跨越时空”暗示应该先讲时间——“承接古今”,再说空间——“连接中外”,可排除A、C两项。后面句子中先说“古丝绸之路”,后说“时代潮流”,这暗示应该是“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可排除D项。 2.答案 A 高瞻远瞩:形容眼光远大。远见卓识:有远大的眼光和高明的见解。二者都可指“有远见”,但侧重点和用法有差别。“高瞻远瞩”侧重看问题的高度,“远见卓识”侧重看问题的深度,语境强调“高度”,应选“高瞻远瞩”。摩拳擦掌:形容战斗或行动前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的样子。大展拳脚:放开手脚大干一场。“摩拳擦掌”侧重事前振奋状态,“大展拳脚”侧重事中发挥才智。分析语境可知,应选“摩拳擦掌”。贯穿:穿过,连通,对象可以是抽象事物,也可以是具体事物。贯串: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对象一般是抽象事物。“中国—新加坡经济走廊”是具体事物,应选“贯穿”。初露雏形:事物刚刚显露出初步的规模或形式,还未定型。崭露头角: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多指青少年)。根据使用对象,故选“初露雏形”。 3.答案 C 画横线的句子有两种语病:一是成分残缺,“在……下”与“使……”的结构组合,导致句子缺少主语;二是不合逻辑,前面的“五年来”是过去完成时,而画线句子“将使……”是将来时,时态矛盾。A.结构混乱,前面句子没结束,后面又是一个句子;将来时态与前后文时态不符。B.将来时态与前后文时态不符。D.成分残缺,“在……下”与“使……”的结构组合,导致句子缺少主语。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9分)   2023年4月27日,“华龙一号”福清核电5号机组比计划提前50天启动冷试。(  )。这是对整个反应堆性能的第一次全面考验。4月28日,试验一次成功。这标志着“华龙一号”全球首堆顶住“高压”,顺利通过检验机组性能的一次“大考”。 “华龙一号”是由我国中核、中广核集团老中青三代焚膏继晷,历经十余年的艰辛,研发出的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压水堆核电品牌。研发过程中,中核集团基于我国三十余年核电站科研、设计、调试、建造、运行和近年来核电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为基础不断发展,然后博采众长,积极借鉴国际先进三代核电技术的设计理念,充分汲取福岛核事故反馈经验,使该核电品牌具有完善的严重事故解决措施。 作为中国核电“走出去”的主打品牌,“华龙一号”在设计方面独出心裁,提出“能动和非能动相结合”的安全设计理念,采用177组燃料组件的反应堆堆芯、多重冗余的安全系统、单堆布置、双层安全壳,全面贯彻了“纵深防御”的设计原则,其安全指标和技术性能达到了国际三代核电技术的先进水平。 “华龙一号”因成熟而优秀的技术水平名闻天下,并被很多国家采用。目前,我国已与英国、阿根廷、埃及、巴西等几十个国家达成了合作意向,中国核电正在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急速超越,现已成为“一带一路”的新名片。 4.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在未装载燃料的情况下,让系统承受试验高压,以检查其安全性能,这就是冷试 B.冷试是让系统承受试验高压,以检查其安全性能,在未装载燃料的情况下进行 C.冷试是在未装载燃料的情况下,让系统承受试验高压,以检查其安全性能 D.在未装载燃料的情况下,为检查系统安全性能,使其承受试验高压,这就是冷试 5.下列各项中引号的作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 A.“华龙一号”福清核电5号机组比计划提前50天启动冷试。 B.顺利通过检验机组性能的一次“大考”。 C.作为中国核电“走出去”的主打品牌 D.现已成为“一带一路”的新名片。 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中核集团基于我国三十余年核电站科研、设计、调试、建造、运行经验和近年来核电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不断发展 B.中核集团以我国三十余年核电站科研、设计、建造、调试、运行经验和近年来核电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为基础不断发展 C.中核集团基于我国三十余年核电站科研、设计、建造、调试、运行和以近年来核电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为基础不断发展 D.中核集团以我国三十余年核电站科研、设计、建造、调试、运行和近年来核电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为基础不断发展 4.答案 C 括号前面的句子是“‘华龙一号’福清核电5号机组比计划提前50天启动冷试”,所以上文强调的重点“冷试”应该作主语,排除A、D两项;后面句子是“这是对整个反应堆性能的第一次全面考验”,前接“以检查其安全性能”更连贯,排除B项。 5.答案 B A、C、D三项表示特定称谓。B项表示特殊含义,“大考”具有比喻义,意思是大的考验,而非真正的考试。 6.答案 B A.语序不当,应改为“科研、设计、建造、调试、运行”。C.结构混乱,“基于”与“以……为基础”句式杂糅;成分残缺,“运行”后面缺中心语“经验”。D.成分残缺,“运行”后面缺中心语“经验”。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9分) 由于月球被地球引力潮汐锁定,我们只能看到月球的“正面”。月球“背面”到底什么样?人们议论纷纷, 。  ①中国的嫦娥四号探测器于2023年完成首次人类历史上的月球背面登陆,揭开其神秘面纱。 如何解决嫦娥四号与地球之间的通信,成为月球背面登陆探测的关键问题。与以往的空地通信不同,在月球背面登陆的嫦娥四号(  ),与地球上的测控中心进行通信联系。通信信号无法穿透月球抵达地球,地面通信天线只能和正面的探测器联系,至于月球背面实在是   。这就需要中继卫星的   。②这是之所以在嫦娥四号此次登月之前先发射“鹊桥”中继卫星的原因。  6月14日11时06分,“鹊桥”成功进入使命轨道。它被发射到地球、月球延长线上的地月拉格朗日L2点,让月球处于地球和它之间。这样,(  )。“鹊桥”的搭设,建立起嫦娥四号探测器与地面的联系,③它犹如太空转发站,负责把来自地球的信息传送给位于月球背面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把嫦娥四号探测器搜集到的信息转发回地球。 ④“鹊桥”的成功就位,不仅为嫦娥四号探月工程的圆满完成提供了有力保障,而且标志着我国的轨道控制、通信等空间技术已步入国际领先水平。 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莫衷一是  望尘莫及  鼎力相助 B.甚嚣尘上  鞭长莫及  鼎力相助 C.莫衷一是  鞭长莫及  大力相助 D.甚嚣尘上  望尘莫及  大力相助 8.文中①—④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①  B.②  C.③  D.④ 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不但隔着遥远的地月距离,而且还要隔着月球球体 地球能看到“鹊桥”,月球背面也能看到“鹊桥” B.不但隔着遥远的地月距离,而且还要隔着月球球体 “鹊桥”既能“看到”地球,也能“看到”月球背面 C.不但隔着月球球体,而且还要隔着遥远的地月距离 “鹊桥”既能“看到”地球,也能“看到”月球背面 D.不但隔着月球球体,而且还要隔着遥远的地月距离 地球能看到“鹊桥”,月球背面也能看到“鹊桥” 7.答案 C 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甚嚣尘上: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现多形容某种言论十分嚣张(含贬义)。望尘莫及: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形容远远落后。鞭长莫及:原来是说虽然鞭子长,但是不应该打到马肚子上,后来借指力量达不到。鼎力相助:敬辞,用于请托或感谢别人的帮助时的客气话。大力相助:用很大的力量帮助。 8.答案 C A.语序不当,“首次”应调至“人类历史上的”之后。B.句式杂糅,可去掉“之所以”。D.搭配不当,应将“水平”改为“行列”,或将“步入”改为“达到”。 9.答案 B 第一个空是“不但……而且……”的句式,应该是先说“地月距离”,再说“月球球体”。第二个空,陈述的主语应该是“鹊桥”。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9分) 有一个大坑,看着很松软,有点像巧克力蛋糕——这是北京时间2023年1月3日上午11时40分,“嫦娥四号”传回的月背影像图带给人们的     。这张在网络上刷屏的图片,拍自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中的冯·卡门撞击坑。这一盆地是在40亿年前被小天体砸出来的。  到月球背面去看看,一直是人类的梦想。但由于潮汐锁定的关系,月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几乎相等,(      )。同样,从地球发射的电磁波也只能到达月球正面的半球,使得人类无法对月球背面的探测器进行远程操控。这大大     了人类对于月球背面的探索。月球正面的历史,科学家已经大致研究得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是仍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此前,有关月球背面的信息主要来自遥感探测。此次,“嫦娥四号”携带月球车在月球背面成功软着陆,是中国航天创造的又一个人类“第一次”,是中国为全人类科技发展作出的一个重大贡献。在公众和网友为此     之时,科学家则对“嫦娥四号”所携带的月球车有着更多期待:当月球车正式开始巡视,将会有更多科学数据     地通过地月之间的中继星“鹊桥”传回地面。有关月背的研究才刚刚开始。  1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遐想 限制 亢奋不已 源源不断 B.联想 限制 亢奋不已 不绝如缕 C.遐想 制约 兴奋不已 不绝如缕 D.联想 制约 兴奋不已 源源不断 1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所以无论人们何时在地球上观察月球,只有同一面的半球,即月球的正面能被看见 B.所以无论何时观察月球,只有同一面半球,即正面的半球能被地球上的人们看见 C.所以无论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