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论语参考心得的参考心得体会5篇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读后感,观后感。以下是关于学习论语心得的心得体会5篇,欢送阅读参考!关于学习论语心得的心得体会(1)通过听朱先生的课,对论语乃至整个儒学的看法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孔子确实是了不起的圣人,同时也认识到儒学与佛法大有相通之处。以下就学习体会略谈数端:一、往常尽管对论语并不生疏,但过去的理解特别浮浅。主要缘故是态度与方法不正确,朱先生曾讲过,读论语,首先要把态度摆正。孔子是圣人,本人是凡夫,对圣人要有至诚的仰慕与崇敬。论语是传道、修行之书,仅靠逻辑分析、考据论证之类的现代学术方法是不能得门而入的,要靠真诚心去感通圣人之志。圣人的心是纯然天真之心,圣人所讲、所传,无非也是这颗真心,我们只有发起真诚心,超越纠缠我们心性的世俗心,才能与圣人感通。假设确实能如此,那么论语就能不读自通,王凤仪善人确实是如此的例子。其次,论语作为修行“书,处处表达着实践精神,君子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学论语不是靠嘴巴,而是用行动,要把圣人的思想落实在实践中,落实在工作与生活细节中,特别要落实到家庭生活。一位居士曾说过,有的人在工作单位上是君子,可一回到家里就成了小人。修行人要特别留意这个咨询题,家庭是修行的第一道场,要在家庭生活中化禀性,去习性,格物至知。这特别不容易,学生在这方面做得特别差。二、学佛前读论语,都是为了学术研究。读来读去,总感到这本语录体著作特别琐碎,多是一些道德教训,搞不清其主旨是什么;对书的构造、层次也不清晰。听了朱先生的课后,才明白了这些咨询题。儒家学咨询的根本是心性,此心“性也称为明德、天命之性、诚、明、天等,王阳明称之为良知,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论语中那么多称之为仁,仁是我们的本来面目,是真正的主人,只是凡夫把它迷失了。夫子之学,确实是一个仁字,此仁即夫子之道,夫子一生的工作,是使众生复归仁性。钱穆先生孔子传“说:其生命,其年岁,其人,即全在志学好学志道乐道之无尽向往无尽追求中。其所愤,所乐,亦全在此。…………此以外那么全可忘。故孔子毕生事实上那么只是一志学志道好学乐道之人而已。〞(61页)““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释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这个一〞事实上确实是仁,曾子为什么解释为忠恕〞呢仁是道之体,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