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概述•血气分析能反映机体的呼吸和代谢功能,随着急诊医学的发展,血气分析已成为危重病人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结果对医生的诊断、治疗起着直接的导向作用。护士是血气分析标本的采集者,正确留取和处置标本在减少或消除偶然误差、保证血气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标本的采集1用物准备•治疗盘、弯盘、无菌巾、2.5ml注射器、橡皮塞、抗凝剂、体温表、棉签、胶布、皮肤消毒剂。2采血前准备•①测病人体温;②获取氧浓度(吸氧者计算氧浓度);③抽取抗凝剂,并排尽空气。3选择采血部位•从理论上讲全身任何动脉采集标本均可。理想的部位应是表浅易于触及,穿刺方便,体表侧支循环较多,远离静脉和神经的动脉,以桡动脉、腋动脉、肱动脉、小儿聂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较为常用。4消毒。常规消毒,直径在5cm以上,操作者手指消毒食指、中指达两个关节以上,至少二遍,待干。•排尽注射器内肝素抗凝剂。5采血•(1)股动脉采血多用直刺法:患者平卧、双腿伸直稍外展,用左手食指与中指摸清股动脉搏动,并固定好股动脉,选择搏动最明显处为穿刺点。(2)挠动脉采血用斜刺法:触摸动脉搏动最明显处以30-45度进针,解剖位置以挠骨茎突为基点,向尺侧移动1cm,再向肘部移动0.5cm处。•见有血液自动进入注射器时,取血2ml后拔针(大多数不要回抽,血自动进入注射器),并用棉签按压。7隔绝空气•拔针后,注射器不能回吸,只能外推,使血液充满针头空隙,针尖向下,推出一点血,以排尽空气,迅速用橡皮塞封住针头即针尖斜面,以隔绝空气。8压迫止血•压迫穿刺点5-10分钟勿揉,直至不出血为止,对有凝血机制障碍的病人要延长压迫时间(或加压包扎)。9送检•在化验单上写明体况,给氧浓度,立即送检。10终末处置•整理用物,垃圾分类,洗手。二对血气分析结果的影响因素及相对应得措施1、病人状态的稳定性•病人若心理状态不稳定,在短时间内可以影响病人的呼吸状态,从而影响血液中pH值、PaCO2、PaO2等不稳定参数的结果。如由于害怕取样,有些病人呼吸急促,引起pH值、PaO2增加,PaCO2减少;瞬间憋气则会使pH值、PaO2减少,PaCO2增加。在采血时必须向患者进行解释,力求穿刺准确,一针见血,必要时应用局麻药,减轻病人痛苦,使病人处于情绪稳定状态。2、治疗因素•吸氧及吸氧浓度对PaO2有直接的影响。采血前,应停止吸氧30min。如果病情不允许,采血时要记录给氧浓度。当改变吸氧浓度时,要经过15min以上的稳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