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种常见不适症按摩(二)一、下肢酸沉无力下肢酸沉无力是指下肢感觉酸困、酸胀或酸痛,沉重无力的一种不适症状。(一)形成原因1.下肢疲劳由于持重运行、长久劳作或剧烈运动等原因,使下肢疲劳,肌肉内酸性代谢产物堆积,导致产生下肢酸沉无力。(一)形成原因2.起居不慎因不慎风寒,外邪侵犯肌表,导致一身酸痛不适,或双腿重如灌铅。或因久居湿地,涉水冒雨等,使湿邪犯下,阻痹气机,导致下肢酸沉无力。临床表现㈠下肢酸困、酸胀或酸痛,沉重无力。㈡或见双腿重如灌铅,疲乏困倦;或兼表症,一身酸痛。㈢多见于工作劳累或剧烈运动之后,经休息后症状可减轻或逐步消失。若伴外邪侵犯,则可拖延数日。(三)下肢酸沉无力按摩1.体位宾客先俯卧位,后仰卧位,保健按摩师站其一侧。2.手法推、揉、拿、搓、拍法。3.选穴环跳、上巨虚、委中、承山、昆仑、太溪、足三里、解溪。(四)下肢酸沉无力按摩4.操作推:下肢后侧拿揉:下肢后侧俯卧按:委中、承山、昆仑、太溪拍:下肢两侧(五)注意事项按摩手法宜柔和,有渗透力,用力适度。适当注意下肢休息。如有剧烈疼痛、运动障碍或其他全身症状者,应去医院检查治疗。二、足跟痛足跟痛是足跟疼痛,局部不红不肿,影响行走站立的一种症状。虽非大病,但痛苦不小,应及时消除。(一)形成原因1.肝肾不足年老体衰或久病伤阴致使肝肾阴血不足,不能滋养筋骨;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并是入足跟,故发生足跟痛。(一)形成原因2.慢性劳损行走、站立过久或身体负重过度,日积月累,造成慢性损伤,致使足跟痛。(一)形成原因3.跟骨骨刺因肝肾不足或慢性劳损可使机体发生退性行改变,形成跟骨骨刺。跟骨骨刺刺激足跟部组织而出现足跟痛。临床表现㈠足跟疼痛的主要表现为,局部不红不胀,影响行走站立。足跟部在承重后疼痛难忍,活动后可稍缓解,坐卧或休息时无症状。㈡触摸足跟部有明显的压痛点,X射线检查可见跟骨骨刺的形成或骨膜的增厚。㈢外伤或鸡眼等引起的足跟痛另当别论。(三)足跟痛按摩1.体位宾客取俯卧位或坐位,保健按摩师站于宾客足侧。2.手法推、揉、拿、按、搓法3.选穴委中、承山、昆仑、涌泉、绝骨。(四)足跟痛按摩4.操作①推:下肢后侧②拿揉:下肢部③捏:足跟④揉搓:足跟及周围⑤按压:涌泉⑥掐昆仑、太溪点肾俞及八髎⑦肘尖揉足跟部痛点及活动踝关节(五)注意事项足跟局部按摩手法宜重,以能忍受为度。四、运动疲劳是指因运动过量或激烈比赛之后出现现全身肌肉酸痛、僵硬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