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瘤疗效评价新标准…RECIST标准WHO疗效评价标准(1979年)•二维(双径)测量•以最大径(a)及其最大垂直径(b)的乘积代表肿瘤面积(axb)baabWHO疗效评价标准的不足之处•评价哪些病灶?所有的还是部分的?•界定可测量的最小病灶的大小?•判断PD的标准:单个病灶还是所有病灶?•过高评定PD(双径乘积增大25%,相当于体积增大43%),使得一些病人过早地失去了治疗机会•对已广泛应用的检查结果如CT和MRI并未提及•临床试验疗效判断的偏差有5%-10%,是因为定义模糊和肿瘤测量的误差引起RECIST(ResponseEvaluationCriteriainSolidTumors)标准(2000)•单径测量法,以肿瘤最大径的变化来代表体积的变化aRECIST标准的优点•创建RECIST标准的理论基础–肿瘤直径的变化较双径乘积的变化能更好地反映肿瘤细胞数量的变化•RECIST标准较WHO标准的优点–更科学的理论基础–简化测量步骤–减少误差–重复效果更好评价标准CR:全部病灶消失,无新病灶出现,肿瘤标志物降至正常,并至少维持4周;PR:肿瘤最长径之和缩小≥30%以上,并至少维持4周;SD:肿瘤最长径之和缩小未PR,或增大未达PD;PD:最大径增大≥20%,或出现新病灶。但原病灶分裂不应算在内。肿瘤的直径(RECIST)、面积(WHO)变化和体积的关系直径面积体积缓解减少30%减少50%减少65%减少50%减少75%减少87%进展增加12%增加25%增加43%增加20%增加44%增加75%增加25%增加56%增加95%增加30%增加69%增加120%基线肿瘤评价-可测量病灶•可测量病灶的定义–至少单径可精确测量,并记录最大径(LD)–病灶最长径符合以下条件:•常规技术(体格检查,传统CT、X片,MRI)≥20mm,•螺旋CT≥10mm•治疗后病灶的最长径可以与治疗前处于不同轴线上基线肿瘤评价-不可测量病灶•不可测量的病灶:除可测量病灶外的所有病灶,包括–病灶最大径小于可测量病灶规定的大小(即常规技术测量<20mm,螺旋CT<10mm)–骨病灶–膀胱、胆囊病灶–脑脊膜病灶–胸、腹腔/心包积液/盆腔积液–炎性乳腺癌–皮肤或肺的淋巴管炎–影像学不能证实和评价的腹部肿块腹部肿块–囊性病变基线肿瘤评价—肿瘤病灶的测量方法特殊病灶:皮肤表浅病灶:只有可扪及的临床表浅病灶才能作为可测量病灶,如皮肤结节及浅表淋巴结。可以拍摄照片(建议拍彩色照)作为依据,为了正确测量和具有可比性,拍摄时应有标尺在旁示意病灶长径分裂病灶:分别测量,然后相加,作为一个病灶记录,注明是分裂病灶不规则病灶:应测量病灶2个最远点的距离,但这条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