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廖皓磊1手足口病的防治对策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主讲:孟祥雷2008廖皓磊2第一章手足口病是什么?2008廖皓磊3(一)手足口病的概念~,Hand-foot-mouth-disease,HFMD~,又称:手足口综合征~,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导.全球性传染病~,由一组肠道病毒引起的丙类传染性疾病~,原系非法定报告传染病(2008年5月1日)~,四季散发,夏季高发2008廖皓磊4(二)HFMD流行病学特点~,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主要传播方式:人群密切接触.呼吸道飞沫传播等~,高危人群:0岁~学龄前儿童~,潜伏期:2天~7天~,死亡率:2%~5%2008廖皓磊5传染病分类甲类传染病=强制管理传染病(2)乙类传染病=严格管理传染病(25)丙类传染病=监测管理传染病(12)2008廖皓磊6丙类传染性疾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肺结核、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新生儿破伤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以及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等11~,2006年增加手足口病(12)2008廖皓磊7(三)手足口病的病原多有有““一伙一伙病毒”病毒”((非独行大盗非独行大盗))1.1.肠道病毒肠道病毒6868、、6969、、7070、、7171((RNARNA))2.C2.C病毒病毒AA组组1616、、44、、55、、77、、99、、1010((RNARNA))3.C3.C病毒病毒BB组组22、、55、、1313((RNARNA))4.ECHO134.ECHO13((DNADNA))2008廖皓磊8肠道病毒EV的背景资料HEV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EV属EV有64个血清型,一个单股正链RNA,分子大小约7~8kb;正20面体、直径30nm不耐强碱,56C以上可灭活,紫外线可降低活性,甲醛、含氯漂白水等可抑制活性没有脂质胞膜,故亲脂性消毒剂如酒精对其无用1969年首次于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婴儿粪便标本中分离出EV712008廖皓磊9肠道病毒71的生物学特点对药物具有抗性,75%酒精,5%来苏对肠道病毒没有作用,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病毒在4℃可存活1年,在-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对紫外线及干燥环境敏感!对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在环境温度56℃可被迅速灭活!2008廖皓磊10第二章手足口病的危害2008廖皓磊11亚洲流行-1日本是手足口病发病较多的国家,历史上有过多次大规模流行1969~1970年的流行以CoxA16感染为主1973和1978年的2次流行均为EV71引起,主要临床症状为手足口病,病情一般较温和,但同时也观察到伴无菌性脑膜炎的病例199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