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泌尿、男生殖系感染第一节概论泌尿、男生殖系感染是常见病,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泌尿道和男生殖道的感染可互相传播。一、泌尿系对感染的防御机制1、正常菌丛对致病菌的抑制作用:乳酸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小棒杆菌。细菌素代谢产物消耗致病菌的必须营养降解细菌毒素致病菌过多或菌丛失调时易发生感染。2、肾脏丰富的血液循环:肾血管内皮细胞可吞噬血液中的细菌。这一功能受损时,进入肾脏的细菌可停留于肾脏引起感染。3、尿液的抑菌作用:尿液冲刷尿素尿pH<6,4、尿路的防御功能:膀胱黏膜下抗体输尿管口的抗返流机制二、诱发感染的因素1、尿路梗阻:致尿液滞留。2、机体抵抗力减弱:糖尿病,3、医源性因素:镜检,尿道扩张、导尿。4、肾实质性病变:肾炎、肾损伤、尿毒症。5、女性:尿道短,尿道口畸形,妊娠。三、病原菌泌尿、生殖道感染:大肠杆菌:最常见,占85%以上。变形杆菌,克雷白希菌属,粪球菌:15%。泌尿、生殖系实质器官感染肾实质、肾周感染,睾丸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传播疾病:淋球菌、霉菌、病毒,支原体,滴虫。四、感染途径1、上行性感染:女性、女婴,尿路梗阻。2、血行感染:中耳炎、扁桃体炎肾脏葡萄球菌3、淋巴感染:肠道感染泌尿生殖器官4、直接感染:阑尾脓肿、盆腔感染、通过造瘘管五、临床类型1、上尿路感染内科性:急、慢性肾盂肾炎外科性:肾多发脓肿--肾皮质多发小脓肿。肾积脓--肾积水合并感染。肾周脓肿--肾周筋膜内感染化脓。2、下尿路感染:急、慢性膀胱炎。3、生殖系感染:前列腺炎,附睾炎。六、诊断1、临床表现:发热,腰疼,膀胱刺激症。2、尿常规检查:WBC多于3/HP。3、尿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正确收集尿标本--中段尿,穿刺尿,清洗尿道口。查每毫升尿的菌落数:--污染--104--可疑--105--感染--七、治疗原则1、支持治疗:高热量饮食,输液,维生素。2、抗菌治疗:选用敏感抗生素,足够疗程。3、对症治疗:退热,解痉。4、原发病和并发症的治疗:解除梗阻,切开引流第二节上尿路感染一、急性肾盂肾炎:1、病因:婴儿期,新婚期,妊娠期的女性;尿路梗阻:尿滞留是细菌易繁殖。细菌侵犯肾盂和肾实质常见致病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粪链球菌。2、病理:肾盂黏膜充血、水肿、溃疡,皮髓质界限不清,肾脏肿胀。3、临床表现:发热:高热,寒战,呕吐,厌食。腰痛:疼痛,叩击疼,压疼膀胱刺激症状:3、诊断:症状尿常规:白细胞,红细胞,血白细胞升高:尿细菌培养加药敏:4、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