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9002眼底造影基础ISO9002眼的解剖ISO9002视网膜及脉络膜血管ISO9002视网膜解剖视网膜解剖及血供特征及血供特征•视网膜血管:包括视网膜动脉和静脉﹐动静脉始终伴行﹐自视盘出来后分为颞上/下,鼻上/下四个分支,四个分支再继续分支直至分到毛细血管级别为止,呈现自然分支的树状分布。黄斑区无血管分布區。•视网膜解剖及血供特点:共十层,外五层由脉络膜血管供应,内五层由视罔膜自身血管供应,分两层毛细血管,黄斑部为单层,无血管区由脉络膜供给营养。•色素上皮层、玻璃膜的重要性。ISO9002ISO9002眼底造影的发展•1910年Burke用口服荧光素在普通照明下观察到视网膜及脉络膜有染料•1930年Kikai在动物静脉注射荧光素,以特殊滤光片观察到脉络膜及视网膜荧光•1959年Alvis和Novotny真正将荧光血管造影用于观察人眼视网膜及脉络膜循环动态,并于1961年在美国《循环》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划时代的文献•此后,1967年Gass、1968年鹿野倍一和清水泓一、1969年Wessing等用此种方法检查各种眼底病,并相继有专著问世•我国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各地先后引进了高速眼底相机,这项检查逐渐开展起来ISO9002基本原理•解剖基础-视网膜毛细血管的细胞之间是紧密连接而脉络膜不是•荧光素钠与吲哚青绿荧光素钠分子量小(376.3),不能通过视网膜毛细血管壁却能自如地通过脉络膜毛细血管壁,用于视网膜造影(FFA);吲哚青绿分子量较大(772),不能通过脉络膜毛细血管,用于脉络膜造影(ICG)•滤光片激发滤光片与屏障滤光片ISO9002•FFA-主要观察视网膜的病变•ICG-主要观察脉络膜的病变ISO9002FFA原理•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荧光剂-FLUONa(荧光素钠)•荧光是由连续的激发光源激发荧光染料而出現的可見光。激发光停止,荧光即停止。螢光染料進入血液循环后,大部分与血液蛋白和紅細胞結合,小部份游离在血液中。當受到波長為465~490nm的紫藍色光激发就发出波長为520~530nm的黃綠色螢光,反射光路上有屏障滤光片,允許500~700nm波長的光通過,以阻止其他的反射光。通過连续拍攝记录螢光染料在眼底血管循環的全過程。ISO9002眼底荧光造影光谱说明465-490nm520-530nmRetinaRPE色素上皮层ChoroidScleraISO9002眼底照相机光路图激发荧光片屏蔽荧光片ISO9002滤片激发滤光片(excitingfilter)-通过490nm屏障滤光片(barrierfilter)-通过520nm兩片filter的光譜重复愈少愈好,以免出現假螢光。光線穿透率愈高愈好ISO9002眼底造影室布置•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