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布鲁氏菌病犬布鲁氏菌病www.NordriDesign.com布鲁氏菌病在世界各地,布病广泛分布。虽经过多年的防制,羊、牛、猪疫情普遍下降,但某些省区对犬、鹿、牦牛的布病防制工作没有足够重视,防疫措施跟不上。据调查,犬的阳性率很高,如湖北、贵州、内蒙古、福建、云南、广西、四川等省阳性率均为42.65%~8.16%之间(包括犬种布病)。病原:布鲁氏菌(Brucella)为革兰氏阴性小球杆菌,大小为0.6~1.5µm×0.5~0.7µm,散在分布,无芽孢及鞭毛,在条件不利是有形成荚膜的能力,该菌难以着色,姬姆萨染色呈紫色。布鲁氏菌为需氧菌,对营养要求高,生长最佳温度为37.5℃,pH为6.6~7.4。初代分离培养是,需要在含血清或马铃薯浸液等培养基中才能较好发育,生长缓慢,7~14天或更长时间长出肉眼可见的圆形菌落;多次继代培养后,24~72h即可长出菌落。在血液琼脂上形成圆形、灰白色、隆起的不溶血的小菌落;在马铃薯琼脂斜面上2~3天长出水溶性微棕色菌苔。布鲁氏菌分解糖类的能力因菌型不同而异,一般能分解葡萄糖产生少量酸,不分解甘露糖,不产生吲哚,不液化明胶,不凝固牛乳,VP试验和MR试验均呈阴性。布鲁氏菌有6个种,即马耳他布鲁菌(羊布鲁菌)、流产布鲁菌(牛布鲁菌)、猪布鲁菌、沙林鼠布鲁菌、绵羊布鲁菌、和犬布鲁菌。本菌主要A、M抗原。本菌不产生外毒素,但有毒性较强的内毒素。不同菌株间毒力差异较大,一般来说,羊布鲁菌独立最强。本菌致病力与各型菌新陈代谢过程中的酶系统,如透明质酸酶、尿素酶、过氧化氢酶、琥珀酸脱氢酶及细胞色素氧化酶等有关。各型布鲁菌虽有其主要的宿主动物,但普遍存在宿主转移现象。本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水和土壤中能存活72~114天,在粪便中存活45天,在乳内存活69天,在冷暗处的胎儿体内可活6个月。但对湿热比较敏感,60℃30min、70℃5~10min可杀死本菌。对消毒剂体抗力不强,1%~3%石碳酸、2%~3%的煤酚皂液、0.1%的升汞、2%苛性钠溶液,可在1小时杀死本菌;1%~2%甲醛溶液3h或5%新鲜石灰溶液2h也可杀死本菌,0.1%新洁尔灭5min内可将其杀死。流行病学:犬除了是牛种、羊种、猪种布鲁氏菌的机械携带者和生物学的带菌者外,还是犬种布鲁氏菌的主要宿主,因而成为布鲁氏菌病重要的传染源。最危险的是受感染的母犬,它们在流产或分娩时将大量的布鲁氏菌随着胎儿、胎水和胎衣排出,流产后阴道分泌物和乳汁中都含有布鲁氏菌。犬布鲁氏菌病主要通过消化道、皮肤、损伤的粘膜、结膜等感染,还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