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东南大学医学院传染病教研组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市第二医院感染病科成骢2•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hemorrhagicfeverwithrenalsyndrome又名流行性出血热(EHF)epidemichemorrhagicfever•属于病毒性出血热中的一种,为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国内1935年发现本病,1942年定名为流行性出血热,我国至今沿用。•1982年由WHO统一命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本病流行于世界许多国家,我国是高疫区。概述3病原学41978年南朝鲜学者李镐汪等人从汉坦河流域的黑线姬鼠肺组织中首次分离病毒成功,定名为汉坦病毒(HTN.V)国内又称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属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病原学5形态呈圆形或卵圆形,平均直径为78-210nm。由囊膜和核衣壳组成,表面被以双层脂质囊膜和刺突。•基因与结构蛋白•为单股负链RNA病毒,其基因由大、中、小三个片段,即L、M和S组成。S基因编码核衣壳蛋白(NP):核衣壳蛋白抗原性强,抗体出现早,可用于早期诊断。M基因编码膜蛋白:可能与中和抗体、血凝抑制抗体、细胞融合等功能有关L基因编码聚合酶:病毒复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病原学6•理化特征:EHFV抵抗力弱,不耐热和不耐酸,高于37℃和pH5.0以下易灭活,56℃30min和100℃1min可灭活。对一般消毒剂如来苏尔、酒精、碘酒与脂溶剂如乙醚、氯仿、去氧胆酸盐等及紫外线或γ射线照射均敏感。病原学病原学7汉坦病毒的血清分型•血清型致病情况宿主动物流行地区Ⅰ型汉滩病毒重型黑线姬鼠中国、韩国Ⅱ型汉城病毒中型褐家鼠中国、韩国大白鼠日本Ⅲ型普马拉病毒轻型棕背平欧洲、俄国Ⅳ型希望山病毒未明草原田鼠美国多布拉伐病毒重型黄颈姬鼠南斯拉夫泰国病毒未明泰国索托帕拉雅病毒未明棉鼠印度辛诺柏病毒重型鹿鼠美国长沼病毒黑渠巷病毒汉坦病毒肺综合症纽约病毒病原学8流行病学9㈠宿主动物与传染源•有广泛的动物宿主,已发现约170多种,我国有53种,大多为偶然感染。•鼠类是主要传染源,在我国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林区则是大林姬鼠。大白鼠可造成实验室感染。其他动物如猫、狗及家兔亦可携带病毒。人不是主要传染源。流行病学流行病学10㈡传播途径•1、呼吸道传播通过气溶胶。•2、消化道传播进食被鼠排•泄物所污染的食物和水。•3、接触传播被鼠咬伤或破•损伤口接触污染物。•4、母婴传播病毒可经胎盘•感染胎儿。•5、虫媒传播有认为革螨或恙•螨具有传播作用。11(三)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