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第二条本法所称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阿片类天然来源的阿片以及其中所含的有效成分如吗啡、可待因半合成或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如海洛因、杜冷丁、美沙酮、芬太尼及盐酸二氢埃托啡等海洛因•药理和毒理海洛因进入人体后,首先被水解为单乙酰吗啡,然后再进一步水解成吗啡而起作用。海洛因的水溶性、脂溶性都比吗啡大,具有比吗啡更强的抑制作用,其镇痛作用亦为吗啡的4~8倍。毒性是吗啡的5倍以上。用海洛因静脉注射,其效应快如闪电。整个身体、头部、神经会产生一种爆发式的快感,作用时间3~6小时。常用剂量连续使用两周甚至更短即可成瘾(吸食海洛因二次后,大多数情况下都会使人上瘾),由此产生严重的药物依赖。海洛因的戒断症状在36~72小时达到顶峰。诊断要点病史有滥用毒品史,身上可有多处注射针刺痕迹。急性中毒症状三联征:昏迷,呼吸抑制,针尖样瞳孔;非心源性肺水肿和心律失常较常见;极易发生皮肤细菌的感染,如脓肿、破伤风、败血症,及肝炎、艾滋病等。急性中毒与戒断症状的鉴别戒断一般表现:类流感症状如流涕、流泪、打哈欠、发冷、头痛、肌肉关节疼;交感神经亢进症状,体温升高、血压、脉搏加快,呼吸浅快、腹痛、腹泻或遗精;焦虑症状包括坐立不宁、攻击、自伤、自残;睡眠障碍;心理依赖。戒断综合征者一般无瞳孔缩小,以呼吸浅快为主要特征;病史采集困难时,进行尿中吗啡定性检测有助于鉴别,如尿检结果阳性,则为海洛因中毒,阴性诊断为戒断症状。海洛因“体内携毒”综合征诊断依据1、有吞服“海洛因囊”史;2、腹部平片提示胃肠道内有多个高密度类圆形块状影;3、急性海洛因中毒症状;症状严重,反复出现;4、大便排出团块状物证实为海洛因。治疗1、紧急复苏对呼吸停止者立即行心肺复苏;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快速建立静脉通道。2、清除毒物口服者可予以洗胃、灌肠、导泻等;静脉用药,应迅速用止血带扎紧注射部位上方,局部冷敷延缓吸收;速尿,利尿和加速海洛因代谢产物排出;血液净化。特效解毒剂—纳络酮药代动力学口服无效,均须注射绐药。静注后1—3分钟即产生最大效应,持续45分钟;肌注后5—10分钟产生最大效应,持续2.5—3小时。本品吸收迅速,易透过血脑屏障,代谢很快,人血浆半衰期为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