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何俊讲师[目的要求]1.掌握临床特点及诊断要点,结合病理掌握分型与临床表现、预后及处理原则。2.熟悉胆脂瘤型中耳炎的典型症状,诊断要点和及时手术治疗的重要性。3.了解手术方法(乳突凿开术和乳突根治术),了解听力重建术的适应证。急性中耳化脓性炎症病程超过6-8周时,病变侵及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造成不可逆损伤,常合并存在慢性乳突炎,称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反复耳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的临床特点。病因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获得彻底的治疗,或细菌毒力强,患者的抵抗力低,病变迁延至慢性,此为常见原因。2、咽鼓管功能异常,导致乳突气化不良,可能与本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中,乳突气化不良者居多,但其确切关系尚不清楚。病因3、鼻部或咽部的慢性病变,如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慢性鼻窦炎等反复发作导致中耳炎症的反复发作。4、急性传染病,合并有慢性病,或营养不良及贫血等,如猩红热、麻疹、肺结核等,特别是婴幼儿,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免疫能力低下,使急性中耳炎易演变为慢性。致病菌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假单胞菌,以及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等。值得注意的是:1.病程较长者,常出现两种以上细菌的混合感染;2.常见致病菌可因地区不同而异;3.经过一段时间后致病菌种可发生改变;4.需氧菌与无芽孢厌氧菌的混合感染正受到关注,个别病例可出现真菌的混合感染。病理及临床表现传统上将本病分为三型:单纯型、肉芽骨疡型和胆脂瘤型。病理及临床表现1、单纯型:最多见。病理变化主要为鼓室黏膜充血,增厚,圆形细胞侵润;杯状细胞及腺体活跃。临床特点:间歇性耳流脓、不臭,量多少不等;鼓膜穿孔位于紧张部,中央性穿孔;轻度传导性聋;CT无肉芽及胆脂瘤。病理及临床表现2、骨疡型:病变超出黏膜组织,多有不同程度听小骨坏死,伴鼓环、鼓窦或鼓室区域骨质破坏。听力明显下降,有时可伴有头痛和眩晕,小儿患者乳突发育严重受影响,呈硬化型。临床特点:耳持续性流脓、常带臭味,量不多;鼓膜边缘性穿孔、紧张部大穿孔或完全缺失;较重的传导性聋;鼓室内有肉芽或息肉形成。CT可见:上鼓室、鼓窦及乳突有软组织阴影和骨质破坏。病理及临床表现3、胆脂瘤型:胆脂瘤是由于鼓膜、外耳道的复层鳞状上皮经穿孔向中耳生长堆积成团块,其外层由纤维组织包围,内含脱落坏死上皮、角化物和胆固醇结晶,故称为胆脂瘤,非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