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跌倒或坠床的安全防范护理行业是高风险、高责任的服务行业,由于职业的特殊性、疾病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及医疗技术的局限性,使得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坠床,不仅给患者的身心带来痛苦,还会造成医疗护理纠纷,如何回避护理风险,防范意外发生成为广大护理人员关注的热点。跌倒的概念及相关因素跌倒是指患者突然或非故意地停顿,倒于地面或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地方。跌倒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患者意识、有无跌倒病史、所使用药物及患者自主活动状况等,此外护理人员对预防患者跌倒的认识严重不足也是导致患者发生跌倒的重要原因。对住院病人进行跌倒/坠床高危因素评估及时准确评估是预防跌倒/坠床的重要手段。患者入院或转入24小时内由责任护士进行跌倒/坠床危险性评估,以确定是否为高危患者,评估项目包括:年龄,有无跌倒史、意识、视力、体能、肢体活动情况、药物因素、有无陪伴人员等。责任护士针对上述内容对每位入院患者进行量化评分。总分≥4分的患者,需列为护理问题—高危性伤害(跌倒或坠床),每周进行评估,并及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中。同时根据病情,采用床栏、约束带等预见性的防护措施,床尾挂醒目警示标志,以便引起护理人员及陪护的警惕。同时反复对患者、家属、陪护做好安全宣教,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对病情发生变化或服用影响意识、活动的药物时,应及时予再评估,加强防范措施。可制定评估表进行评估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分析(评估内容)年龄因素年龄与老年人跌倒的发生呈正相关,随着年龄的增加,跌倒的发生率也增加,且患者各相应器官因年龄增长而退化。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引起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因素。对医院环境不熟悉,偶有路面不平,太滑,光线较暗或较强或直射,地面积水积液,穿太过长的衣裤,系鞋带的鞋未系鞋带,不适宜的辅助行走器等,稍有不慎就易跌倒。疾病因素目前,我国有83.12%的老年人患有各种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患者跌倒发生率占27%,脑部疾病占40%。药物因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特别是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药和麻醉镇静药,被公认是发生跌倒的显著危险因素;降血糖药、利尿剂、抗心律失常药、散瞳剂等增加了跌倒的发生率。其它因素自理能力、认知行为改变、视力障碍、心理因素等不可预知的因素:由于患者本身的植物神经不稳定,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体位骤然转变、排尿时屏气等原因,或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心输出量骤降、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而引起晕厥跌倒防跌倒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