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分类及其进展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一、白血病的发现•1827年,Velpeau医生描述了第一例白血病:生前有腹胀、全身乏力及发热,住院不久即死亡。尸检发现肝、脾明显肿大,血液粘稠,色似红酒,上有白膜,像“脓”•1845年,英国的Bennett和德国的Virchow又分别报道一例血液中有大量脓样球体的类似病例•1847年,Virchow首次提出了“白血”这个名称,德文是weissesblut,希腊文则译为leukemia,即白血病,认为患者是“白色血球”的增多,并随后进行了一系列研究•1856年,Virchow进一步对白血病做了综合描述,对血液中的这些无色或白色的球体的来源,提出了三种可能性:即血液、淋巴,也可能来自血管壁,并认为来自淋巴的可能性最大。二、白血病的分类•Virchow和Bennet早在他们的病例中就已发现白血病有不同类型•1856年,Virchow将白血病分为“脾型(splenic)”和“淋巴型(lymphatic)”两大类,各类型均有其独特的细胞,目前的分型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868年,德国Neumann教授:发表“血液的形成主要在骨髓”的论文,认为出生后骨髓是形成血液的一个重要器官提出髓源性白血病(myelogenousleukemia)这一名称,以后又简称为髓性白血病(myeloidleukemia)•1887年,德国Ehrlich创立血细胞染色法,开始了真正的白血病分型。•1889年,Ebstein第一次明确提出“急性”白血病这一名称•1900年,瑞士Naegeli提出了原始髓细胞,以后证实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是原始髓细胞增多•1913年,Reschad和Schilling首先报道了单核细胞白血病的病例•1917年,DiGuglielmo分出红白血病这一类型•1938年,单核细胞白血病分为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和单核细胞白血病•1938年,Forkner在《白血病及其有关疾病》一书中,将白血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急性白血病又分为髓细胞型、淋巴细胞型、单核细胞型•1957年,Hillested首先报道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974年,英国Hayhoe及法国Bernard、Mathe、Flandrin等又各自提出了不同的分型方法,这就使白血病的分型显得有些混乱。三、FAB分类•1975年,法国巴黎急性白血病分类讨论会上英国Galton与Dacie提出按细胞形态分为M0-M6七种类型。•1976年,法、美、英3国7位血液学家共同对大量白血病患者的骨髓和血液图片,以光学显微镜下的形态为主,参照细胞化学染色,制定了FAB分型标准,标志着现代白血病诊断与分型的开端•1985年,FAB协作组提出AML形态学诊断标准的修改意见•1985年,将急性巨核细胞白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