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一.概述正常人的体温:37℃1.直肠温度:37.5℃2.口腔温度:37℃—37.2℃3.腋窝温度36.5℃—36.7℃人体体温一般在清晨2-6时最低,7-9时逐渐上升,下午4-7时最高。昼夜温差不会超过1℃发热是指:直肠温度超过37.6℃.口腔温度超过37.3℃.腋窝温度超过37℃,昼夜温度超过1℃即为发热。发热是人体的一种全身性防御反应二,发热的临床表现1.伴有头疼、关节疼、咽疼、畏寒、乏力、鼻塞或咳嗽,可能伴有感冒。2.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值,可能有细菌感染;白细胞低于正常值可能有病毒感染。3.儿童伴有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全身斑丘疹。可能是麻疹。伴有耳垂为中心的腮腺肿大,多为流行性腮腺炎。4.发热可有间歇期,表现有间歇发作的寒战、高热、继之大汗,可能是化脓性感染或疟疾。5.持续高热,如24小时内持续在39℃-40℃,居高不下,伴有寒战、胸痛、咳嗽、吐铁锈痰,可能是肺炎。6.起病缓慢,持续高热,无寒战、脉缓、玫瑰疹、肝脾肿大,可能是伤寒。三.药物治疗(一)非处方药治疗a.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解热作用强,镇痛作用弱。作用缓和而持久对胃肠道刺激小,正常剂量下对肝脏无损害。较为安全有效,可作为退热药首选,适用于老年人和儿童。成人一日量不超过2g,儿童按10~15mg/kg分4-6次服用。非处方药治疗(续)b.阿司匹林——吸收迅速而安全,解热镇痛作用较强,作用于下丘脑体温中枢引起外周血管扩张、皮肤血流增加、出汗,使散热增强而起到解热作用。特点是降低发热者体温,对正常体温几乎无影响。用量:成人1次0.3~0.6,每日三次,儿童1次5~10mg非处方药治疗(续)布洛芬——镇痛作用强,比阿司匹林强16~32倍;抗炎作用弱,退热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但较持久。胃肠道不良反应较轻,是此类药中对胃肠导刺激最低的。用量:成人1次0.2~0.4g,1日3~4次;儿童1次5~10mg/kg,1日3次。非处方药治疗(续)贝诺酯--(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酯化物。疗效与阿司匹林相似,胃肠道刺激小于阿司匹林,作用时间较阿司匹林及对乙酰氨基酚长。用量:口服1次0.5~1.0g,1日3~4次,老年人1日不超过2.5g(二)处方药治疗五岁以下儿童高热时应紧急退热,可用20%安乃近溶液滴鼻,婴儿每侧鼻孔1~2滴,2岁以上儿童每侧鼻孔2~3滴。四、用药注意事项1.解热镇痛药用于退热纯属对症治疗,并不能解除疾病的致热原因,有可能掩盖病情,应当引起重视。2.应严格掌握剂量,避免滥用。两次用药时间间隔4~6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