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与防护根据卫生部信息统计,我国从事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已达590.7万人,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时刻面临着职业暴露与医院感染危险,如果管理不善,即有可能成为医院感染的受害者甚至是传播者,因此,做好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2003年,在我国局部地区暴发流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WHO称其为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新传染病。全国累计报道本病5329例,其中医护人员969例,感染率高达18.18%,发生感染的主要对象医生、护士及护工等相关医务人员,其中护士发生感染比例较高,如北京,早期医务人员SARS感染率中,护士占48.8%。卫生部正式公布医院感染率为:北京25.43%、天津39.38%、山西17.64%。此次SARS的暴发流行是以医院内传播、医务人员感染为突出特点的医院感染,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也把人们以往并未十分关注的医院内传播和医务人员的感染,职业暴露及职业安全问题充分展现在世人的面前,提醒我们倍加重视与防范。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的基本原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不同传播途径疾病医务人员的防护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第一节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的基本原则一、标准预防由于“普遍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法”不能预防经飞沫传播性疾病,而且“普遍预防”也不能防止非血源性传播疾病,为此1996年1月,美国医院感染控制行动指导委员会推出标准预防。标准预防着重强调了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职业防护。标准预防的概念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标准预防的特点1.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2.强调防止疾病从患者传染至医务人员,也强调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染至患者和从患者传至医务人员再传至患者的双向防护。3.降低医务人员与患者、患者与患者之间交叉感染的危险性。(二)标准预防的措施1.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后,不论是否戴手套,都必须立即洗手。2.医务人员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破损的黏膜和皮肤前均应戴手套;对同一患者既接触清洁部位,又接触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洗手或手消毒。3.与普遍预防相同,在上述物质有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