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临床心理科邓云龙疼痛症状涉及各种部位,疼痛持久,患者感到痛苦,或影响其社会功能,但医学检查却不能发现疼痛部位有任何器质性病变,或者是疼痛虽与器质性病变有某些联系,但叙述的疼痛程度不能用生理过程或躯体障碍予以合理的解释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细胞损害是一切疾病的基础。根据有无可解释其相应症状的病理解剖学变化把疾病划分为器质性疾病(organicdisease)和功能性疾病(functionaldisorder)。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一组在生物、心理和社会环境因素综合影响下因机体器官组织功能异常引起的不适,但运用目前的检查技术还查不出与器官组织功能异常相对应的结构上不可逆变化的疾病。功能性疼痛即在无器官组织功能异常相对应结构上不可逆变化时,个体出现的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状或综合征。适当的检查无法解释疼痛的器质性病理变化(如器质性疾病或损伤)当有器质性病变存在时,疼痛主诉或其社会或职业损害后果一般超过器质性病变损害导致的程度多为生物学性质:遗传,组织器官发育以及感染、中毒等,性别、年龄、家庭环境及文化因素等多为心理、社会因素:精神应激、不良生活方式、不良医疗干预等素质因素指个体内部存在着容易患某种疾病的一定基础。诱因是指在素因的基础上诱发某种疾病的外部条件,同时也可能是疾病迁延、病情复发和加重的重要原因。应激源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应激强烈应激持久器官易感性强不良认知功能性疼痛生理-病生过程躯体感知增加躯体感知被释义为症状慢性症状—患病、失能和就医维持因素:包括抑郁、焦虑,别人的反应,医源性因素等情绪波动个人、家庭和他人关于疾病的知识和经验RichardMayouetal,1995,有修改素因:遗传、发育、感染、中毒,性别、年龄、家庭及文化因素等诱因:精神应激、不良生活方式、医源性因素等意大利佛罗伦萨市:年患病率0.6%(Faravelli,1997)全国50所医院、社区精神护理服务中心:8%(Altamura,1998)德国吕贝克地区:终生患病率12.3%,6个月患病率5.4%,女:男性别比为2:1(Grabe,2003)全国:年患病率8.1%,超过53%的患者共病焦虑、心境障碍(Fröhlich,2006)14-24岁青少年及青年:终生患病率1.7%,男性0.2%,女性3.1%;年患病率0.9%,男性0.1%,女性1.6%(Lieb,2000)丹麦547名内科住院病人:2.2%,其中21.3%共病抑郁,63%共病焦虑(Fink,2004)中国河北省18岁以上人群:患病率3.85‰,高发人群为40~60岁的农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