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朗伯一、朗伯--比耳定律比耳定律(1)布格(Bouguer)和朗伯(Lambert)先后在1729年和1760年阐明了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与吸收层厚度之间的关系;(2)比耳(beer)与1852年又提出光的吸收程度与吸光物质浓度之间也有类似的关系;(3)二者结合起来就得到了朗伯--比耳定律。(4)该定律奠定了分光光度分析法的理论基础。当一束平行单色光照射到任何均匀、非散射的介质(固体、液体或气体)。例如:溶液时,光的一部分被介质吸收,一部分透过溶液、一部分被器皿的表面反射。则它们之间的关系为:((一一))朗伯朗伯--比耳定律的比耳定律的推导推导入射光的强度为I0,吸收光的强度为Ia,透过光的强度为It,反射光的强度为Ir如果I0=Ia+It+Ir}近似处理近似处理在分光光度测定中,盛溶液的比色皿都是采用相同材质的光学玻璃制成的,反射光的强度基本上是不变的(一般约为入射光强度的4%)其影响可以互相抵消,于是可以简化为:I0=Ia+It推导推导纯水对于可见光的吸收极微,故有色液对光的吸收完全是由溶液中的有色质点造成的。当入射光的强度I0一定时,如果Ia越大,It就越小,即透过光的强度越小,表明有色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就越大。I0=Ia+It实验证明实验证明实践证明,有色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与该溶液的浓度、液层的厚度以及入射光的强度等因素有关。如果保持入射光的强度不变,则光吸收程度与溶液的浓度和液层的厚度有关。1760年由朗伯推导出了吸光度于吸收介质厚度的关系式:1.1.朗伯定律朗伯定律bkIIbkIIdbkIdIdbkIdIIdbkdIttbIIt10100111434.0lgln02.2.比耳定律比耳定律比耳(beer)在1852年提出光的吸收程度与吸光物质浓度之间的关系:ckIIckIIdckIdIdckIdIIdckdIttcIIt20200222434.0lgln03.3.朗伯朗伯--比耳定律比耳定律如果同时考虑溶液的浓度和液层厚度的变化,则上述两个定律可合并为朗伯-比耳定律,即得到:KbcTIIAIIAKbcIItototo1lglglglg设式中:A:吸光度,K:比例常数,与入射光的波长、物质的性质和溶液的温度等因素有关。It/I0=T:透射比(透光度),bb:液层厚度:液层厚度(cm)(cm)此式为光吸收定律的数学表达式4.4.朗伯朗伯--比耳定律比耳定律物理意义物理意义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垂直通过某一均匀的、非散射的吸光物质溶液时,其吸光度(A)与溶液液层厚度(b)和浓度(c)的乘积成正比。它不仅适用于溶液,也适用于均匀的气体、固体状态,是各类光吸收的基本定律,也是各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