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091班小组成员:夏明杨、张学聪、张译元、张新彦、张瑜、赵一斐、朱乐伊什么是“留守儿童”?指农村流动人口(其中80%左右是农民工)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双方或一方分离16岁以下的孩子一、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一1、学业成绩不良这里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父母和孩子分居两地,无法管教,同时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期望值低,缺乏硬性约束;另一方面是监护人(大部分为祖辈)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太少,原因是监护人年龄偏大,文盲比例高,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指导,放任自由,导致许多留守儿童放松对自己的要求。2、性格和价值扭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于孩子的性格形成有着极大的影响,由于父母长期与子女分离,对孩子缺乏足够的关心和指导,而这一阶段的儿童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自私、任性、蛮横、霸道、叛逆,以自我为中心。这些性格上的缺陷将严重影响他们的一生。同时,外出打工的父母平时对子女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少,或者无暇顾及,特别是长期在外的,因无法照顾孩子,都觉得亏欠孩子,于是不惜给孩子寄很多钱,以物质来补偿对孩子的爱。考试拿第一,想见到外出打工的爸爸3、心理存在障碍由于监护人与留守儿童年龄相差悬殊,存在着严重的代沟现象。因此有心事时,留守儿童选择倾诉的对象依次为同伴、老师、监护人,又由于留守儿童远离父母,缺少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及情感变化,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常会引发一些心理疾病,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心理问题,一旦形成了畸形心理,进行矫正教育会非常困难。妈妈你回来吧!我好想你4、品行不端导致安全无保障留守儿童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弱,外出打工的父母无法管教孩子,监护人对其行为疏于管理,一般都是只要不犯大错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孩子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部分孩子纪律散漫,品行不端,他们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欺负同学等行为,同时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在外,与子女间的关系相对疏远,导致家庭关系失调,亲子关系发生了消极变化,在这种非常家庭氛围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对社会很冷淡,又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所以他们又缺乏安全感,如被人欺负和歧视,容易走极端,要么出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