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四郎镇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实施方案 2.doc
下载文档

ID:1174797

大小:17.50KB

页数:10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1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年四郎镇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实施方案 2023 年四郎镇 创建 全国 基层 中医药 工作 先进单位 实施方案
四郎镇创立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实施方案 XX县区寒坡乡卫生院创立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 位实施方案 为切实做好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立工作,促进我乡中医药事业快速开展,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工作管理方法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2023)46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标准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2023)47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标准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2023)48号)和南卫发2023(26)号文件XX县区开展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创立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以促进我乡中医药事业全面开展为目标,将创立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开展基层中医药效劳作为深化医疗卫生改革、有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抓手,大力推动中医药继承与创新,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效劳能力,为广阔人民群众提供平安、有效、便捷、经济的根本医疗效劳。 二、创立目标 总目标:按照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标准的要求,加强我院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管理,完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中医药根本条件建设和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乡(镇)、村两级中医药效劳网络效劳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预防保健、健康教育、 传染病防治等公共卫生效劳中的作用,如期完成建设任务,促进中医药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开展。通过创立活动,建立健全中医药效劳网络,强化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能力建设,形成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专业队伍,将中医药效劳有机地融入基层医疗卫生效劳的多个领域,全面提高中医药效劳水平,根本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健康需求,努力降低居民医疗保健费用,进而推动全镇中医药管理工作走上标准化、科学化轨道。 (一)卫生院建设目标 1.设置中医科和中药房,到达乡镇卫生院中医科根本标准要求。 2.设立3个中医诊室和1个其他中医临床诊室(包括针灸、推拿、理疗、康复、养生保健室等),并集中设置,在装修装饰上表达中医药文化特色,形成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效劳区。 3.中医药人员占医药人员总数比例不低于40%;能提供根本的中医医疗效劳,在门诊、出诊、家庭病床等工作中运用中医理论辨证论治处理常见病、多发病。 4.根据中医临床诊室设置情况配备中医诊疗设备,包括针灸治疗床、推拿治疗床、推拿治疗凳、针灸器具、火罐、tdp神灯、中药雾化吸入设备、刮痧板、电针仪、艾灸仪、智能通络治疗仪、颈腰椎牵引设备、中药熏蒸设备等,至少配备三种以上中医诊疗设备。 5.设置中药房,配备中药饮片柜(药斗)、药架(药品柜)、调剂台、药戥、电子秤、消毒锅、标准筛等,配备中药饮片不少于300种;提供煎药效劳。 6.门诊中医处方(包括中药饮片、中成药和中医非药物疗法)数占全院处方总数比例不低于30%。 7.能应用中医药康复手段,结合现代理疗方法,对中风后遗症、肢残等疾病进行康复治疗。 8.开展中医体质辨识效劳,根据居民不同体质开展健康指导,并在居民健康档案中予以记录。 9.安排专人负责对村卫生室开展中医药技术业务指导,定期对乡村医生进行培训。 10.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每年提供不少于4种有中医药内容的文字资料,播放不少于2种有中医药内容的音像资料;宣传栏每年至少有4次中医药健康教育宣传内容;每年至少开展1次公众健康中医药咨询活动;每年至少举办4次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引导农村居民学习和掌握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和方法。 11.积极运用中医药知识和方法(包括饮食起居、情志调摄、食疗药膳、产后康复等),开展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方案生育技术指导以及孕期、产褥期、哺乳期保健等孕产妇健康管理效劳。 12.针对农村老年人、妇女、儿童以及亚健康人群等重点人群制定中医药保健方案,指导开展具有中医药特色的食疗药膳、情志调摄、运动功法、体质调养等养生保健活动。 13.运用中医药知识和方法,开展不少于3种慢性病(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慢性支气管炎、肿瘤、骨关节病等)患者健康管理效劳,对农村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中医药行为干预。 14.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积极参与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二)村卫生室建设目标 1.每个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以中医为主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 2.至少配备电针仪、tdp神灯和中医治疗包(箱)(内含针灸器具、刮痧板、罐具、艾条等)等中医诊疗设备。 3.配备中药饮片不少于100种,中成药不少于50种。 4.中医处方(包括中药饮片、中成药和中医非药物疗法)数占处方总数比例不低于30%。 5.每个村卫生室采取多种形式举办中医药预防保健科普宣传,每年不少于4次。 三、主要任务 (一)学习国家政策。组织卫生院所有人员及辖区村医学习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国发(2023—2023年)、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开展的假设干意见国发(2023)22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工作管理方法(国中医药医政发(2023)46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标准(国中医药医政发(2023)47号、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23—2023年)等国家关于中医药工作方面的政策。 (二)贯彻落实扶持中医开展政策。制定并落实促进中医药事业开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对中医工作政策倾斜力度,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中医药工作。在中医药诊疗设备、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将中医药诊疗效劳纳入年度工作考核,形成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开展的合力。 (三)加强农村中医药效劳网络建设。加强卫生院及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标准基层医疗机构中医科、中药房标准化设置,完善中医诊疗设备、中药饮片配备,加强对村卫生室的中医药根底设施建设和业务指导。 (四)加强农村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有方案地组织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人员不定期去市、县医院、中医院参加培训和进修学习。镇卫生院至少有两名中医执业医师或助理医师,每个村卫生室至少有一名以中医为主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发挥中医医院作为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有方案地组织人员学习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临床类别医师中医知识技能培训。注重 培训的正规化、系统化。开展国家根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那么培训,以提高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中成药应用水平,使临床类别医师和以西医为主的乡村医生培训率到达100%以上。 (五)加强农村中医药效劳能力建设。镇卫生院能提供根本的中医医疗效劳,在门诊、出诊、家庭病床等工作中用中医辨证论治处理常见病和多发病。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在门诊中医处方(包括中药饮片、中成药和中医非药物疗法)数占全院处方总数比例不低于30%。组织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临床类别医师学习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一册和第二册系列丛书,推广临床简单、平安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和中成药合理应用知识,并重点向中医类别医师和以中医为主的乡村医生推广针灸、刮痧、拔罐、敷贴、推拿、熏洗、耳压等临床常用的中医药适宜技术。 (六)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效劳中的作用。组织乡卫生院所有人员和村医学习根本公共卫生效劳中医药效劳工程,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效劳,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务人员能运用中医药理论知识,在饮食起居、情志调摄、食疗药膳、运动锻炼等方面,对居民开展养生保健知识宣教等中医药健康教育,并积极开展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临床实践研究和不断探索总结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传染病的方法和规律。 (七)提高中医药效劳满意率和知晓率。农村居民中医药常识知晓率不低于90%,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中医药效劳内容知晓率不低于85%,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中医药效劳满意率不低于85%;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中医药人员对中医药相关政策知晓率不低于85%。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23年2月到3月) 成立创立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创立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工作发动会,下发检查评估细那么,与各村卫生室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进展方案。 (二)建设达标阶段(2023年4月到8月) 各单位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完善各项建设,确保10月底完成各项达标建设任务。 (三)自查评估阶段(2023年9月)组织人员进行评估。 (四)评估验收阶段(2023年10月到11月)迎接上级检查评估。 XX县区寒坡乡卫生院 2023年2月21日 内容总结 (1)通过创立活动,建立健全中医药效劳网络,强化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能力建设,形成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专业队伍,将中医药效劳有机地融入基层医疗卫生效劳的多个领域,全面提高中医药效劳水平,根本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健康需求,努力降低居民医疗保健费用,进而推动全镇中医药管理工作走上标准化、科学化轨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