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清明节内涵.docx
下载文档

ID:1174267

大小:14.84KB

页数:3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清明节 内涵
2023年清明节内涵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祀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春游、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中国社科院民俗学博士施爱东说。 作为清明节重要节日内容的祭祀、春游等习俗那么主要来源于寒食节和上巳节。寒食节与古人对于自然的生疏相关。在中国,寒食之后重生新火就是一种辞旧迎新的过渡仪式,透露的是季节交替的信息,象征着新季节、新期望、新生命、新循环的开头。后来那么有了“感恩〞意味,更强调对“过去〞的思念和感谢。 寒食禁火冷食祭墓,清明取新火春游出游。唐代之前,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不同的节日,前者怀旧悼亡,后者求新护生;一阴一阳,一息一生,二者有着亲热的协作关系。禁火是为了出火,祭亡是为了佑生,这就是寒食与清明的内在文化关联。唐玄宗时,朝廷曾以政令的形式将民间扫墓的风俗固定在清明节前的寒食节,由于寒食与清明在时间上紧密相连,寒食节俗很早就与清明发生关联,扫墓也由寒食顺延到了清明。 入宋之后,清明和寒食渐渐合而为一,清明将寒食节中的祭祀习俗收归名下。同时,上巳节“上巳春嬉〞的节俗也被合并到了清明节。到了明清以后,上巳节退出了节日系统,寒食节也已根本消亡。春季只剩一个清明节。 “清明节是几乎全部春季节日的综合与升华,清明节俗也就具有了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施爱东说。与其他传统大节不一样,清明节是融合了“节气〞与“节俗〞的综合节日。清明从节气上正排在春分之后,此时天气回暖,处处生气勃勃,人们远足春游,亲近自然,可谓顺应天时,有助于吸纳大自然纯阳之气,驱散积郁寒气和抑郁心情,有益于身心健康。 唐代开头,寒食与清明并列放假,不同年号分别有四至七天的假期。宋代是生活日趋都市化的时代,也是民俗向消遣方向进展的时代。为了让人们能够在清明扫墓、春游,特地规定太学放假三日,武学放假一日。?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当时盛世清明图景。 清明扫墓与春游,原来是两个不同的文化主题,宋以后渐渐融为一体,并不断地被赐予确定的文化意义。人们把祭祀先人与中华民族重视孝道、慎终追远的民族性格直接联系起来,认为清明节俗体现了中国人感恩、不忘本的道德意识。其文化意义类似西方感恩节。清明节祭祖扫墓、追念先人功德的活动,与中国文化深层的祖先崇拜、孝的文化之间有着深刻的关系,而这种文化正是中国社会几千年来得以和谐稳定进展的支柱,有助于在古人与今人、前人与后人之间建立和谐的代际关系,进而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这也是清明节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民间根基。 施爱东介绍,随着生产力的进展和社会生活的演进,清明节较早消逝了由神圣祭祀向世俗消遣转化的趋向,清明祭墓成为春游春游的假日时间。因柳树为春季应时嘉木,插柳与戴柳也是清明特有的风习时尚。民国时期,插柳日还曾一度成为“植树节〞。但不管如何衍变,追悼与祭祀是中国人过清明的最重要内容。 “无论从起源还是从其流变中,我们可以归纳出清明节的两个象征意义,一是‘感恩纪念’,二是‘催护新生’。〞 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