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的定义出血是介入术后患者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根据不同定义,严重出血发生率可以低于2%或高于8%。在OASIS-2、PRISM和PURSUIT等随机试验中出血发生率大于2%。以输血作为大出血的CRUSADE注册研究竟然有15%的患者接受了输血。GRACE注册研究中,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大出血的发生率为3.9%,非ST段抬高的ACS为4.7%。根据严重程度,出血可以分为严重出血、致命性出血、大出血和轻微出血等,但是因不同定义,其发生率不同。严重出血通常定义为:重要脏器的出血,如颅内出血;出血导致血流动力学异常或血红蛋白明显下降超过5g/dL。除外上述标准可定义为轻微出血。出血的风险GRACE登记研究显示,出血提示患者预后不良,住院死亡率增加,并且与出血严重程度相关。出血除了血液动力学紊乱、致栓状态外,最重要的机制之一即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导致缺血事件反弹。急性期过后ACS患者的出血风险降低,但是双重抗血小板治疗仍然使患者长期出血的危险增加。CURE研究中,氯吡格雷治疗患者严重出血发生率明显增加,但致命性出血没有差异。一项Meta分析发现,大出血的患者30天死亡风险升高4倍,再发心肌梗死风险增加5倍,脑卒中风险增加3倍。而且出血程度越严重,死亡风险越高。出血带来死亡,心肌梗塞和卒中的高风险大出血的死亡率与NSTE-ACS急性期的死亡率一样高预防出血与预防缺血事件同等重要,可以明显减少死亡,心肌梗塞和卒中的风险对出血风险的评价应该成为治疗决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GRACE出血评分GRACE出血评分包括6个参数:年龄、女性、肾功能不全病史、出血史、GPIIb/IIIa受体拮抗剂、介入治疗。CRUSADE出血评分系统CRUSADE出血评分系统极低危(计分≤20)低危(计分21-30)中危(计分31-40)高危(计分41-50)极高危(计分>50出血风险的评估此外,抗栓药物超量,尤其是女性、老年人和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出血危险明显增加,肾功能不全可能最重要。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无需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但是静脉GPIIb/IIIa受体拮抗剂需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肾功能不全患者易出血的原因是凝血功能紊乱,对低分子肝素等抗凝药物排泄减少,且介入治疗后更容易发生造影剂肾病或原有肾功能衰竭加重等情况。出血高危患者在决定治疗策略及抗血小板时应该格外谨慎。有胃肠道出血病史的患者口服抗血小板治疗,预防性应用质子泵抑制剂。选择更加安全的药物及适宜的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