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病防治我市境内地方病主要有鼠疫、碘缺乏病、布氏菌病、地方性氟中毒、包虫病5种地方病,其它地方病未发现流行。1972年中共玉门市委成立了地方病领导小组,1984年因机构改革,地方病领导小组工作移交玉门市人民政府,挂靠市卫生局,下设办公室,设有专职主任,负责协调组织全市地方病防治工作的开展。疾控中心下设地方病防治科,有专业人员3人,均为中级职称,具体负责地方病的防治与监测。经过多年的防治实践,地方病防治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果。鼠疫在动物间流行不断的情况下,未发生人间鼠疫疫情、碘缺乏病实现了实际消除的控制标准、布氏菌病达到稳定控制区标准,地方性氟中毒、包虫病得到有效控制等防治阶段目标。一、鼠疫防治玉门属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介于东径97。10′-97。45′,北纬39。15′-39。45′间,动物地理区划属青藏与蒙新区交接的西祁连山地,海拔2500M—4500M之间,监测疫源面积10572平方公里(所属肃北鱼儿红4649平方公里)占甘肃省疫源面积的13.2%,占酒泉市疫源面积的21%。分布于南部山区清泉、赤金、昌马三个乡镇。周边与嘉峪关市、张掖市肃南县、肃北县、瓜州县、马鬃山相连。玉门市是甘肃省级鼠疫监测点。1972年至1991年我市鼠疫监测工作是在甘肃省201所(甘肃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和酒泉市防疫站(酒泉市疾控中心)指导下完成的。1992年我市专业防治人员力量补充加强后,独立承担全部监测工作。目前在鸭儿峡已建设了符合标准的120平方米鼠疫强毒实验室,具有大专水平以上专业防治人员3名。专业人员每年进行鼠疫疫情处置演练,做到及时、快速、有效应对,保证了应对疫情处置的时效性和有效性。按照《全国鼠疫监测方案》和省市要求制定了《玉门市突发鼠疫疫情应急预案》,成立了由主管市长为组长的玉门市鼠疫防治规章领导小组,建立完善了工作机制,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防治合力。完成酒泉市政府下达我市25万元鼠疫应急物资的储备。玉门鼠疫防治工作开始于1972年。1975年甘肃省201所从比邻肃北鱼儿红地区自毙狐狸体内检出鼠疫菌,证实为鼠疫疫源地。1972年1977年在我市发生两起因剥食染疫动物引发的人间鼠疫疫情,造成经济损失近1个亿,致使兰新铁路中断。进入80年代结合疫源监测工作,开展灭獭拔源工作,有效降低了宿主密度。1996年在鱼儿红灰条沟和豹子沟自毙旱獭体中分离出6株鼠疫菌,动物间疫情开始流行,1997年旱峡地区动物间呈爆发流行,时任甘肃省副省长陈绮玲和卫生部副部长彭玉及鼠疫防控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