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阜阳市氢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 .docx
下载文档

ID:959279

大小:755.64KB

页数:66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阜阳市氢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 阜阳市氢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 阜阳市 能源 产业 发展规划 2021 2035 征求意见
阜阳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 阜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2年6月 目 录 一、发展现状 1 (一)氢能产业基础 1 1.资源禀赋良好,氢能资源丰富 1 2.产业链初具雏形,关键环节发展迅速 1 3.招商引资成效显著,重点项目接续落地 2 (二)存在问题 3 1.产业体量较小,市场应用亟待培育 3 2.产业布局较为分散,聚集效应亟待提升 3 3.研发创新竞争力弱,技术人才亟待引进 3 二、总体要求 4 (一)指导思想 4 (二)基本原则 4 1.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4 2.突出优势,锻长补短 5 3.创新引领,协同发展 5 4.示范带动,广域应用 5 (三)发展目标 5 1.总体目标 5 2.近期目标(2021-2025年) 6 3.远期目标(2026年-2035年) 7 三、空间布局 8 (一)一中心:阜合产业园氢能产业创新中心 9 (二)三基地:阜阳煤基新材料产业园副产氢基地、颍上化工园区可再生能源制氢基地和临泉氢能高效智能综合利用产业基地 10 (三)四示范:临泉、颍泉、太和、颍上氢能应用示范区 10 (四)多点融合 11 四、发展重点 11 (一)氢气制备 12 1.化工副产氢(灰氢) 12 2.可再生能源制氢(绿氢) 12 (二)氢气储运 14 1.氢气储备 14 2.氢气运输 14 3.储运装备 15 (三)氢燃料电池 16 1.氢燃料电池电堆 16 2.氢燃料电池辅助系统 17 (四)氢能应用 18 1.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 18 2.发展其他氢能集成产品 19 五、主要任务 20 (一)实施产业集群培育工程 20 1.制储氢产业集聚 20 2.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聚 20 3.氢能应用产业集聚 20 (二)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 21 1. 打造一批重点龙头企业 21 2.培育一批科技型创新企业 21 3.积极培育成长型小微企业 21 (三)实施技术创新引领工程 22 1.突破氢能产业新技术 22 2.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23 3.搭建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23 (四)实施基础设施保障工程 23 1.加氢体系建设 23 2.氢储运系统建设 24 (五)实施氢能示范应用工程 25 1.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示范应用工程 25 2.氢燃料电池物流车示范应用工程 25 3.氢燃料电池叉车示范应用工程 25 4.氢燃料电池备用电源示范应用工程 25 5.非交通氢燃料电池示范应用工程 26 (六)实施区域开放协作工程 26 1.加强区内分工协作 26 2.加强国内先行地区合作 26 3.加强对外开放合作 26 (七)实施“双招双引”提质工程 27 1.坚持招大引强选优 27 2.强化招才引智引优 27 六、保障措施 28 (一)加强组织领导 28 (二)强化政策支持 28 (三)完善要素保障 29 (四)加强监督管理 29 (五)广泛宣传引导 29 附件1氢能产业发展形势 31 一、国际氢能产业发展全面提速 31 二、国内氢能产业加快布局 31 三、我省氢能产业发展提上日程 33 四、氢能技术趋于成熟应用广泛 34 附件2阜阳市氢能源产业链图 35 附件3氢能产业链主要龙头企业 37 一、制氢应用领域重点招引企业表 37 二、储氢应用领域重点招引企业表 39 三、加氢应用领域重点招引企业表 41 四、氢能应用领域重点招引企业表 44 五、氢燃料电池领域重点招引企业表 46 附件4规划实施环境影响分析 50 一、安全环保与水资源 50 1.氢能产业安全保护 50 2.氢能产业环境保护 50 3.氢能产业水资源利用 51 二、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51 1.氢能产业安全生产 51 2.氢能产业环境保护 52 3.氢能产业水资源利用 53 前 言 氢能是一种来源多样、清洁无碳、灵活高效、应用范围广泛的二次能源,发展氢能产业是保障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优化调整能源结构的重要举措。“十四五”时期是开创实力阜阳大美阜阳新局面的第一个五年,是全面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攻坚阶段,是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关键期,也是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部署要求的关键五年。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开放融合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打造氢能全产业链,推动阜阳市氢能产业发展,特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以国家发展改革委《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财政部等5部门《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我省正在编制的《安徽省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以及《阜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为依据,在全面分析我市氢能发展基础上,高起点谋划我市氢能产业发展,提出阜阳市“十四五”时期氢能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发展重点、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规划期限为2021年至2025年,远期展望至2035年,是指导我市未来15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氢能产业发展的行动纲领,是编制氢能领域其他专项规划或者细则的重要依据。 一、发展现状 (一)氢能产业基础 1.资源禀赋良好,氢能资源丰富 我市煤炭资源丰富,煤基化工产业实力雄厚,煤基新材料产业园拥有昊源化工、晋煤中能、中科昊海等一批龙头制氢企业,可为阜阳乃至合肥、六安、蚌埠、淮北等周边地区提供稳定、充足的氢源。昊源化工煤化工副产氢产能约为12万吨/年,精细化工副产氢产能约为6000吨/年。晋煤中能副产氢产能约为12万吨/年。中科昊海二期高端绿色氢能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年产高纯氢气640万m³、液氢500吨。可再生能源方面,现有长三角地区唯一新能源大型风光电基地项目——三峡能源安徽阜阳南部120万千瓦风光电项目。到“十四五”期末光伏装机容量和风电总装机分别达到346万千瓦和60万千瓦,可为零碳制氢提供丰富的电力来源。 2.产业链初具雏形,关键环节发展迅速 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从上游制氢,到中游储氢、运氢,再到下游应用的相对完整的氢能产业链。在上游制氢方面,依托昊源化工、晋煤中能等龙头企业,可供应煤化工副产氢和精细化工副产氢等氢源;依托东方电气等企业拥有的电解水制氢技术,可大规模发展再生资源制氢。在中游储运方面,中科昊海投资建设高端绿色氢能项目,配套氢液化、液氢储运及加氢站的全套解决方案。在下游应用方面,东方电气拥有燃料电池系统集成生产能力,阜阳攀业氢能具备3MW/年的水冷燃料电池堆的生产能力,主要产品包括CCM膜电极、水冷燃料电池堆、燃料电池备用电源、燃料电池自行车。总体来说,阜阳具有丰富的化工副产氢资源和风光电资源,拥有东方电气、昊源化工、晋煤中能、攀业氢能等龙头企业,基础配套和示范应用加快推进,为阜阳发展氢能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招商引资成效显著,重点项目接续落地 以“双招双引”为牵动,我市签约氢能产业科技园等多个项目,引入以攀业氢能、东方电气、中科昊海为代表的龙头企业。昊源化工高纯氢生产装置已建成,所产氢气能够满足氢燃料电池的使用标准,可保障阜阳市加氢站单座单日不低于500公斤的加氢需求。晋煤中能的 《阜阳氢能高效智能综合利用产业基地项目》已列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中,项目投产后可年产氢气12亿Nm3。攀业氢能作为国内唯一具备打通整个燃料电池产业链能力的商业化公司,在我市开展多样化氢燃料电池产品示范项目,计划示范推广1000台氢燃料电池叉车、1000台氢燃料电池两轮车、50台氢燃料电池游览车等,目前在科技园区已配置两辆游览车、两辆扫地车和一个便携式的加氢站。东方电气在我市投资16亿元建设氢能产业科技园,首期规划建设燃料电池系统(氢能源发动机)生产基地、光伏发电制氢项目、15座氢能综合能源站,将推动我市制氢、燃料电池制造、储运加氢、燃料电池车辆示范应用等全产业链集群化发展,带动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以及氢能产业链相关的重点核心企业20家以上、产值100亿元以上,助力我市新能源产业发展及氢能源示范城市建设。 (二)存在问题 1.产业体量较小,市场应用亟待培育 我市氢能产业发展仍处于起始阶段,整体体量较小,产业规模亟需扩大。在制氢方面,目前制氢方式较为单一,氢气资源仅来自于化工副产氢,尚无风电制氢、光伏制氢等清洁制氢产业。在储运氢、加氢方面,缺乏储运相关企业、无加氢站。在氢燃料装备制造方面,我市目前仅有东方电气和攀业氢能两家企业,且均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整体规模较小。在用氢方面,加氢站、输氢管道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储运设施不完备,尚处于推动燃料电池应用示范阶段,没有形成大规模市场应用。 2.产业布局较为分散,聚集效应亟待提升 我市氢能产业集中度低,在地理位置上,受氢气是危险化工品的限制,制氢企业都分布在化工园区,而用氢企业通常在工业园区,两者之间业务往来较少。氢能产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应用企业数量不多,上下游联动性不高,推动能源多元供应体系尚未建立,部分领域处于摸索状态,尚未形成制氢、储运、加氢、用氢一体化产业链,缺乏集群效应。 3.研发创新竞争力弱,技术人才亟待引进 我市氢能相关领域企业少,企业核心技术与行业领先企业存在较大差距,在氢气提纯、储氢材料、加氢站布局、氢燃料电池等领域存在诸多技术难关亟待攻克。专业人才及团队较为缺乏,与中国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与应用联盟、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协会、中关村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产业联盟等科研院所合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及阜阳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产业强市、创新活市,抢抓氢能产业发展历史性机遇,充分发挥阜阳氢能资源优势,加强氢能源产业链与技术链的自主创新和核心引进,加快建立涵盖制氢、储运氢、加氢、氢能利用等领域的氢能产业体系,将发展氢能产业作为引领阜阳市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努力将阜阳打造成为皖北氢燃料物流网络关键枢纽、全省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示范城市、长三角及中部地区氢能示范应用基地。 (二)基本原则 1.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突出市场主体配置资源的优势,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促进氢能全产业链良性发展。强化政府引导作用,统筹产业规划布局与产业政策,加快氢能应用场景搭建,加快氢能基础设施建设。 2.突出优势,锻长补短 充分发挥阜阳市在氢源供应方面资源丰富和先行优势,以优质优价的氢源为突破口和重要抓手,构建以工业副产氢、可再生能源制氢为主体的多元、安全、经济的氢气供应体系,逐步提升低碳氢、绿氢供给能力;研究氢能标准、检测、认证等一体化的质量基础体系,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3.创新引领,协同发展 扩大国际国内开放合作,引进更多更具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高层级项目、高端人才及团队落户,加强与本地企业的合作,实现“补链、强链、扩链”。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以及海外氢能技术强企的互动合作,形成广域技术、市场联动,加快氢能产品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脚步。 4.示范带动,广域应用 以全产业链发展为方向,以燃料电池公交车和物流车示范为牵引,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阜阳市的多元化应用场景资源与龙头企业牵引作用,大力推动氢能与燃料电池在交通、发电、供能、工业等多领域全场景示范应用,营造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带动产业集聚发展。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以科技创新驱动为核心,强化政策引领和产业培育,构建以工业副产氢—可再生能源制氢发电为主体的氢能能源供应体系,努力把阜阳打造成安徽省副产氢生产基地。构建制氢—储运氢—加氢—用氢的完整产业链,推动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