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控制性详细规划心得整理.docx
下载文档

ID:834843

大小:25.92KB

页数:17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控制性 详细规划 心得 整理
控制性详细规划心得整理 控制性详细总结报告 问题一。什么是控制性详细规。 按照城市规划根本术语标准(gb/t50280-1998)的定义,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简言之,就是以总规为依据,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定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空间环境、市政根底设施、公共效劳设施等等控制性指标。 一、控规的任务: 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制定所涉及的城市局部地区、地块的具体目标,并提出各项规划管理控制指标,直接指导各项建设活动。 二、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详细规定所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使用性质用地的界线,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2、规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规定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建筑间距等要求; 3、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位置、体型、色彩等城市设计指导原那么; 4、根据交通需求分析,确定地块出入口位置、停车泊位、公共交通场站用地范围和站点位置、步行系统以及其他交通设施、规定各级道路的红线、断面、交叉口形式及渠化措施。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5、根据规划容量,确定市政工程管线位置、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进行管线综合、确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具体要求。 6、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 问题二。控规做什么。(对总规确实认和修正) 控制性详细规划上有总规和分区规划制约,下要引导控制修建性详细规划,这也突出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最大作用——承上启下。除此之外,控制性详细规划还有以下几个重要作用:与管理、开发的结合,作为管理的依据(三分规划,七分管理),表达城市设计设想(给城市设计制定大致风格),城市政策的载体(表达政府领导的各种政策)。其内在构成包括六个方面:土地使用、环境容量、建筑建造、城市设计引导、配套设施和行为活动 一、土地使用控制 土地使用控制即对建设用地上的建设内容、位置、面积和边界范围等方面做出规定,具体控制内容包括用地性质、用地使用相容性、用地边界和用地面积等。用地性质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23)规定建设用地上的建设内容,用地使用相容性(土地使用兼容)通过土地使用性质兼容范围的规定或适建要求,给规划管理提供一定程度的灵活性。地块划分: 1、地块是控制性详细规划为更好地控制土地使用所规定的最根本用地。 2、地块的特性。制定文本图那么时编码与指标的载体;使用性质相对单一,但不排除混合使用;与开发的规模、时序相一致;地块面积根据开发方式、管理方式决定,小至建筑基地,大至一个单位、一个厂矿企业不等;根据开发、管理方式的变化,地块可以重组。 3、地块划分的目的: 为便于规划管理分块批租、分块开发和分期建设,统一制定控制指标而将规划用地分成许多地块。 地块划分的依据划分地块要考虑用地现状和土地使用调整意向,考虑建设的控制引导原那么,以规划布局结构为依据,同时确定用地面积与边界不应停留于简单的外表形式上,而应以用地性质规划为根底,综合考虑街坊开发建设管理的灵活性以及小规模成片更新的可操作性等因素,对地块进行合理划分,其划分有如下一般原那么: 1、严格根据总体规划和其他专业规划,根据用地部门、单位划分地块。 2、尽量保持以单一性质划分地块,即一般一个地块只有一种使用性质。 3、建议每一个地块至少和城市道路相邻。 4、结合自然界、行政界线划分地块。 5、考虑地价的区位极差 6、地块大小应和土地开发的性质规模相协调,以利于统一开发。 7、有利于保护文物古迹和历史街区,对文物古迹风貌保护建筑及现状质量较好、规划给予保存的地段,可单独画块,不再给定指标。 8、规划地块划分必须满足“专业规划线〞的要求,专业规划线用于城市根底设施的控制要求,主要有道路红线、河湖蓝线、城市绿线、根底设施用地黄线、文物古迹保护紫线等。 9、规划地块划分应尊重地块现有土地使用权和产权边界。 2023、满足标注厂房、仓库、综合市场等特殊功能要求,适应建筑群体组合及城市设计需要。 11、地块划分可根据开发模式和管理要求,在规划实施中进一步重组 12、地块划分规模可按XX县区和旧城改建区两类区别对待,XX县区的地块规模可划分得大些,面积控制在0.5-3公顷左右,旧城改建区地块可在0.05-1公顷左右。 二、环境容量控制 即为了保证良好的城市环境质量,对建设用地能够容纳的建设量和人口聚集量作出合理规定,其控制指标一般包括:容积率、建筑密度、人口密度、人口容量、绿地率和空地率等。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分别从空间和平面上规定了建设用地的建设量,人口密度规定了建设用地上的人口聚集程度,绿地率和空地率规定了公共绿地和开放空间在建设用地里所占的比例。这几项控制指标分别从建筑、环境、人口三个方面综合、全面地控制了环境容量 三:城市设计引导 控规阶段的城市设计主要是弥补控规在城市区段空间环境设计方面的缺陷,并在操作层面实现城市设计的可操作性,其内容包括:空间布局、道路与交通系统、景观设计、绿化设计、建筑形态、环境设施与小品,其中成果一局部转化为各项控制指标、纳入到控规成果中,另一局部表现为设计引导,以图那么的形式补充到控规成果中。 问题三。我们怎么做。为什么。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为依据的,因此,收集总体规划的资料也是必不可少。总体规划涉及的内容有很多,而我们控制性详细规划仅仅需要收集其中的几项就够了。 1、总体规划的路网。 总体规划的路网是我们今后确定控制性详细规划路网的根本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路网骨架大体上应该同总体规划的路网骨架相一致。局部地方路网与总体规划路网不符的,可以一定程度上的调整,但应在规划中清楚地说明它对总体规划路网的改动。 2、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功能结构与规划人口分布图。尽管控制性详细规划不用确定整个城市的功能结构,但是对自己规划范围的地块还是应该有一个清晰而准确的科学定位,这个定位必须结合总体规划来确定,不能与总体规划相违背。 3、总体规划的土地利用图。 这个是以后对用地进行规划布局的一个依据。综合XX县区城总体规划的现状道路交通系统,我们经过讨论,找出了几处不合理之处,并对其进行优化调整:主要是主干路的y字形交叉口XX县区镇府周围的支路升级。而中心XX县区对于县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对于规划区范围内的功能结构我们并没有大的调整,在总规的功能结构上进行细化,主要的城市开展轴没有变化。 我们要为一个城市做规划,不能拍脑袋想,是要基于实际情况,因此现状资料是非常非常的重要。结合XX县区城的现状情况,地形条件复杂,这也要求我们对XX县区城的地形进行分析研究。现状资料包括内容特别多,对于控制性详细规划来说,最重要的现状资料莫过于现状地形图了。有了现状地形图,我们才能做出现状地形分析图、用地布局图,现状建筑质量分析图等,然后才能对现状用地进行分析,结合现场实际,提出现状存在的问题等。另外,由于地形图是过去一段时间测绘的,即使是最新的地形图也不可能包含最新最准确的信息,我们还需要收集到从地形图测好开始到规划时止的新建用地与建筑的资料,以及已报批但还没修建的用地与建筑的资料。我们所使用的地形图是XX县区06年绘制的,许多地方存在变化和更改,这也要求我们根据实际去调整。 结合XX县区总体规划,分析中心XX县区现状资料,找出现状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将这些问题提出来,作为我们今后规划中重点要解决的对象。结合XX县区中心XX县区规划,根据资料与现状,我们提出以下几个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用地布局上。用地功能混杂,土地利用率低,教育用地容量缺乏,商业用地分化严重,中心区中心集聚性弱。 2、道路系统不够完善,存在几处明显问题,并且存在较多的t、y型字口,锐角交叉口太多,缺乏公共停车场,汽车沿街停放,影响交通和环境。 3、城市景观风貌较为平淡,缺乏亮点,尤其反映城市个性的干道景观和滨河景观特色不鲜明;城市水系没有得到很好利用,没有和城市绿地系统有效结合。 根据总结出来的问题,经过小组讨论,我们提出了我们这次规划的重点: 1、我们这次规划的思路就是“以路网依托,确定功能结构〞,调整城市用地功能和结构。 优化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处理t、y型字口、锐角交叉口等,长远控制,合理改造,以较少的代价到达优化城市道路网系统的目的。 2、整治城市水系,规划中心XX县区有机合理的生态景观风貌。 3、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 4、确定合理的城市建设控制指标。 最后,资料收集分析,存在主要问题找出,规划的重点讨论得出,现在来开始我们的规划就可以做到沉着,有理有据。 此次规划的思路就是“以路网依托,确定功能结构〞。因为总体规划的路网已定,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为依据的,我们就可以参照总体规划的路网,然后再结合XX县区城中心区现状控制路网,可以初步定下最主要的主干路网,调整城市用地功能和结构。首先把中心XX县区分成两个功能组团,一北一南,分别设置主次中心,结合城市开展轴,再把中心XX县区分成四个功能片区。解决了规划的第一个重点——调整城市用地功能和结构。 功能结构确定下来以后,再按照各自的功能定位与要求,往下深化路网,形成完善的道路系统,明确各个道路的等级与功能,最终形成规划路网。优化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对城市主干道上t字形路口进行微调,城市次干路形成环形交通,减轻中心XX县区中心交通压力,处理t字口、锐角交叉口等,长远控制,合理改造,以较少的代价到达优化城市道路网系统的目的。这个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单向流动过程,它需要在这期间不断地进行反复的比照与调整。至此解决了我们规划的第二个重点——优化城市道路交通系统。 这次规划,我们在确定路网的同时,结合XX县区中心XX县区的实际与特点,按照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特色的原那么,把城市水系整治作为规划的重点,重新规划优化了城市水系喝道,适度加宽和调整走向,沿河两岸设置滨河绿地,作为城市的公共休闲开敞空间,结合城市绿地系统,设置步行系统,结合城市文化景观轴和自然景观轴,规划中心XX县区有机合理的生态景观风貌,以此解决了第三个重点——整治护城河沿岸环境。 接下来,路网确定了以后,就可以进行地块的用地布局填充。进行用地填充,要依据总体规划,但总体规划过于笼统,与现实情况出入较大,因此还需要充分结合现状以及收集来的用地调整的资料,进行合理的用地布局。此外,结合现状地形与绿化景观设置的要求,尽量将山头或陡坡的用地规划为大面积的公园或绿地,在快速路旁布置30米的绿地,再在适当的地方布置街头和居住小区绿地,以此形成点、线、面一体的绿地景观系统,解决了第四个规划重点——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 进行用地布局的同时,按照公共效劳设施配置的效劳半径与规模大小要求,再结合收集来的学校、医院等部门的规划要求进行公共效劳设施的布点。最后完成整个地块的用地填充。用地布局完成以后并不是马上就进行各个地块的控制指标的规划,因为这个方案并不是最终成果,可能还要修改,这时仅仅需要大范围地分区地设定一个控制指标。再按照城市设计引导确定各个地块与分地块的控制指标,控制指标之间很多都是有关系的(比方通过几项指标可推算出另一指标)。最后完成指标控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