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县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的调研报告.docx
下载文档

ID:666878

大小:22.16KB

页数:9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财政 支农 资金 整合 试点工作 调研 报告
县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的调研报告 我县是省会城市的市郊县,境内丘陵、沿黄、平原等地形多样复杂,以丘陵为主,自然生产条件较差。全县总面积827平方公里,总人口36.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2023万人。自以来,相继被列为中央、省、市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县。几年以来,在省市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指导下,积极创新整合管理体制机制,走出了一条以优势主导产业为平台的整合路子,形成了公开、透明、科学、实效的整合运转体系,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县域经济得到开展,农民收入得到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全县农业增加值17.36亿元,同比增长15.7%,农民人均纯收入6205元,增收799.8元,增长14.8%。 一、主要做法 我县紧紧围绕“整合财力办大事〞这个整合工作的中心,突出优势主导产业、生态平阴建设和新农村根底设施建设等重点,共建设工程58项,整合各级财政资金18278万元,带动社会投融资49759万元。主要做法如下: 1、建立整合平台。即依据开展规划,构建以优势主导产业为主线的整合平台,重点培植玫瑰、畜牧、林果、蔬菜四大优势主导产业;以新型社区建设为平台,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2、完善两个机制。即联席会议制度和财政内部协调机制,确保规划的落实和整合资金的集中使用; 3、抓住三个重点。一是在重点产业整合上,突出四大主导产业。优先开展畜牧和玫瑰产业,重点搞好万头奶源基地和万头良种猪繁育基地建设;心得体会在玫瑰产业上,重点搞好油用玫瑰生产基地建设,打造中国玫瑰知名品牌。二是在重点区域整合上,突出连片开发,打造精品工程。依托农业综合开发,实施了规模治理,选择重点流域,按照“四高八化〞的标准,加强农业根底设施建设,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三是在重点工程整合上,突出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培植龙头企业。重点扶持了伊利乳业、山东超牛、长荣畜产、绿安食品、惠农精油等一批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和华信、绿丰、玫瑰花等农民专业合作社。 4、把好四道关口。(1)突出支农资金整合优化实施方案的指导作用,严把工程申报关。(2)对所有整合的建设工程,实施标准化管理,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严把工程建设关。(3)推行县级报账提款制,严把工程资金使用关。(4)依托中介机构,对重点、热点工程进行评审,对支农资金使用绩效进行监测评价,严把资金审核关。 5、实施五项措施。(1)确保组织领导到位。在“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全面做好整合工作;(2)确保支农资金投入增长;(3)推行部门联络员制度,健全组织网络,确保整合工作运转顺畅;(4)成立了工程建设管理办公室,确保工程标准化管理;(5)出台了XX县区XX县区财政支农整合工程管理方法,工作总结确保建立长效机制。 二、取得的成效 (一)“整合〞实现了支农资金分配体制的改革,增强了县级干事创业的自主权和责任感。 整合前,上级参与分配管理政府支农资金的部门多,彼此间缺少必要的沟通,资金投入分散,撒胡椒面现象突出,并且下达的资金规模有不确定因素、早晚不一,县级在组织实施过程中难以统筹,往往处于被动地位,使政策和资金的合力得不到充分发挥。整合后,中央、省、市将各级部门共同安排、资金性质相同的支农资金通过捆绑,变为一个漏斗向下,缩短了拨付时间,提高了资金到位率,同时只下达目标任务和资金支持规模,下放了审批权,强化了对工程、资金的监督管理权,增强了县级干事创业的自主权。一是增加了财政支农规划权。县级政府结合县域经济开展情况制定三年中期财政支农规划,确定每年的支持重点。试点工作中,我县首先制定了—支农规划,围绕沿汇河平原、中部山区、沿黄平原三大经济带建设,重点培植玫瑰、畜牧、林果、蔬菜四大主导产业,建设六大优质高效农产品生产基地。目前,又研究制定了—支农规划,将继续围绕四大主导产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一批特色鲜明、规模较大的优质农产品基地,培育一批实力雄厚、覆盖面广、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开发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的名优特农产品,走出一条农业增产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更加繁荣和谐的新路子。二是优化了资金分配权。根据资金规模和年度预算安排,结合当年工作重点,分轻重缓急,确定支持工程资金规模。整合资金2亿元,重点支持了农业根底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民本工程;整合资金2.5亿元,突出优势主导产业、生态平阴建设和新农村根底设施建设等重点;整合资金3亿元,支持畜牧、林果、玫瑰产业和新农村根底设施建设等重点。三是提高了县级组织工程建设的能力。整合工作中,我县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财政、发改、涉农等部门参加的财政支农资金整合领导小组,加强对整合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实现了对支农工程的统一规划、统一申报、统一组织实施和统一检查验收,增强了对事前、事中、事后的系统管理,提高了工程的建设水平,保证了资金的平安有效使用。 (二)“整合〞实现了财政支农管理机制的创新,转变了部门职能,形成了支农工作合力。 整合前,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没有清晰的工作思路和明确的工作重点做指导,各部门在支农工程实施中各自为战、互不通气、职责不清,或缺位或越位,推诿扯皮现象时有发生,热门思想汇报支农资金难以发挥应有效益。整合后,我县一方面制定支农方案。结合全县农业“十一五〞规划和新农村建设“十项举措〞,组织有关专家在认真调查研究的根底上,经过充分论证,科学筛选,编写了XX县区支农资金整合优化工作实施方案,构建了以玫瑰、畜牧等优势主导产业为主线的整合平台,将各部门工作重点统一到全县支农开展大局上来,进一步理清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展的思路和重点。另一方面建立部门联席会议机制。由政府分管领导牵头,涉农部门有关负责人参加,负责研究制定全县农业中长期开展规划,整合各层次、各方面、各渠道的资金,确定年度实施方案;定期召开工程建设论证会、座谈会、调度会,及时调度、通报工作进展情况,确保工程建设落实到位。实践证明,方案较好的发挥了农业开展的引领作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了部门间的沟通与协调,大家充分认识到整合不是部门利益的调整,而是部门力量的集中,整合成为了自觉行动,逐步由要我整合转变为我要整合。财政部门进一步加强了对工程资金的监管,农口部门改变了过去直接承担工程建设的惯例,增强了效劳和指导意识,从争资金、跑工程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和时间组织工程的管理和实施。各部门都能通过细化的建设方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了工作合力,建立了和谐的整合运转机制。 (三)“整合〞实现了支农资金管理制度的科学化、标准化,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整合前,由于有些工程资金管理方法不健全,支农工程在申报过程中存在多头申报、交叉重复现象,支农资金使用过程中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欠标准、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导致支农资金使用效率不高。整合后,我县逐步建立科学合理、层次清晰、分工明确、覆盖全面的支农资金管理制度体系,做到用制度标准分配、用制度标准支出、用制度标准管理。一是建立工程立项审批制度。依据XX县区支农资金整合工程申报程序及实施管理方法,在全县农业开展中长期规划指导下,工程申报单位填写“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整合工程审批会签单〞,经财政、发改、农业等部门专家现场论证和财政支农资金整合领导小组审批后,由整合办公室统一上报,增强了工程的可行性,确保了财政支农开展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二是建立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制度。积极推行工程法人制、公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根据年度实施方案,下发支农资金整合工程政府采购目录,规定支农资金整合工程单项工程和大宗物资必须经县政府采购办公室统一招标采购,个人简历提高了工程工程的招投标率,如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招投标率由整合前的30%提高到整合后的80%;签订工程建设责任书,明确工程法人;对建设的内容、地点、时间和财政资金支持环节等内容在工程区张榜或通过播送、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进行公示;为解决农业工程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少的问题,在工程工程施工前调剂县、乡农林水部门工程技术人员、村组推选的农民技术员成立监理班子,强化监督,确保建设质量。三是建立资金使用监管制度。结合XX省农业财政专项资金实施县级报账制管理暂行方法出台了XX县区财政农业专项资金报账制制管理方法,做到了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四是建立工程竣工验收评价制度。制定了XX县区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程竣工验收方法,对工程方案完成情况,工程四制管理和有关规定的执行情况,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工程建设效果以及档案建设情况等方面进行验收,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确保了工程建设质量。 (四)“整合〞实现了集中财力办大事的目标,建设了更多更大的农业亮点工程。 以来,我县以“整合财力办大事〞为目标,围绕重点产业、重点区域、重点工程集中投入,共整合农业、林业、水利、畜牧、农机、科技、旅游、国土等部门财政支农资金18278万元,带动社会投资49759万元。通过近几年的实践,范文写作逐步呈现出“支农投入总量逐年增加,支农工程规模迅速增大,工程数量逐年减小〞的整合轨迹,支农工程由31项压缩到2023项,在我县真正表达了整合财力办大事的整合理念。一是扶持壮大了济南伊利乳业、绿安食品、惠农精油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全县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开展到35家,其中市以上重点扶持龙头企业14家;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开展到55家。如在伊利乳业工程建设中,我县通过集中捆绑整合资金多万元,对工程前期根底设施建设予以重点扶持,经过半年多的运作,总投资3.15亿元的伊利乳业公司于8月正式投产,42条生产线全部为目前世界最先进的生产设备,日产800吨液态奶和200吨酸奶。又投资2.1亿元,新上了冷饮生产线。去年企业销售收入到达7亿元,今年将超过2023亿元。该企业的投产,带动了奶牛小区建设、奶牛科技推广、技术效劳、农机具推广和奶业协会等工程的建设,为我县奶牛养殖业的开展带来巨大机遇。二是带动了畜牧、玫瑰、林果、蔬菜等优势产业的开展,四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4.2%。如在万亩核桃基地建设工程中,我们将林业、水利、土地整理、扶贫等资金整合在一起,集中使用,工程由县林业局、县水务局、县国土资源局、县产业办及工程所在乡镇政府等单位共同组织实施,建设了核桃基地2023000亩,并对工程区内的山、水、田、林、路进行了综合治理。该工程的建设,促进了我县产业结构的调整,壮大了林果产业。核桃进入盛果期后,预计年产值3200万元,可实现人均收入500元,有力的带动了农民增收。三是新农村根底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如实施的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规划建设XX县区、沿黄、沿汇三大供水板块,形成覆盖全县的统一供水网络,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从根本上解决全县人民的饮水平安问题。目前,全县农村平安自来水普及率到达99%,成为全省山地丘陵地区大管网供水样板。这些重点工程、亮点工程的建设,带动了县域经济的开展,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了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加了农民收入,推进了新农村建设。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步打算 通过整合,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距离实现农业开展、农民富裕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健康开展还有一定差距,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缺乏。主要表现在:一是上下联动还不够顺畅;二是部门职能转变后,合力有待于进一步发挥;三是上下级政府间互动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作为县级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强与上级的沟通。 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围绕建立健全支农资金整合长效机制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决整合改革的信心和决心。实践证明,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是创新财政支农机制,提高资金效益的重要举措,是财政支农的一件大事,也是财政支持新农村的一项重点工作。整合财政支农资金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利于转变政府和部门职能,有利于促进农业开展和新农村建设。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坚持不懈把这项改革工作抓紧抓实。二是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整合机制。整合试点工作中虽然制定了一些制度和方法,但随着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