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报账员管理调研报告过去,由于单位的财务与会计职能结合比较紧密,许多单位往往不分财务和会计人员。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取消了单位银行账户和会计岗位,将会计职能从单位别离出来,把财务管理的职能留在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是适应政府部门机构改革的需要,把繁琐复杂、专业性强的会计工作从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工作中别离出来,目的是更有利于报账员做好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但从实际运行来看,局部单位的领导及报账员由于对此项工作缺乏足够认识,支持配合不够,认为单位的财务管理也全部由结算中心处理,于是无视了对单位报账员的管理,出现了单位经费使用效益低、固定资产管理乱、坐支现金随意性大、往来款挂账工程多且长期不清理等现象,从而弱化了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同时给结算中心的核算和监督也增加了难度,这种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放松单位报账员管理出现的问题(一)单位方面: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单位资金的筹措、分配、使用权按财务管理的要求仍归原单位,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对单位财务活动进行控制和监督;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对所属单位的财务活动实施指导、监督等都是单位报账员管理的内容。但从现状看,许多单位由于放松了对报账员的管理,结果带来一系列问题:1、不利于单位经费的管理。实行集中核算,其实只是将单位报账员从繁杂的算账、记账等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而将工作重点转移到预算安排、资金筹措、给领导当好参谋与财务管理上来,更好的从事“更高层次〞的财务管理工作。报账员业务素质的上下直接影响到单位的理财水平,现在大局部核算单位只设了报账员一人来负责财务管理工作,可是许多报账员从未从事过财务工作,由于不熟悉财务制度,无法合理安排、使用单位经费。如局部单位总是抱怨经费不够,埋怨结算中心管的太严,其实并不是单位缺乏资金,而是单位报账员平时经费开支没有按照预算安排使用,或者是报销费用列支的科目不当,将经常性经费和专项经费混合使用,一些本应列入专项的费用却列入经常性经费支出,而单位的经常性资金预算安排往往并不是很宽松,这样势必造成经常性经费紧张,专项经费却是高高挂起,甚至有的专项经费到年终还是放在那分文未动的现象。如某单位20x年的专项资金工程有30多个,到年底有好些工程资金原封未动,而这些工程当年都已经完成,实际上是单位平时将这些专项费用列入了经常性经费支出。特别是随着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推行,对报账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