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九大报告指明“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方向新华网北京10月19日电〔记者韩洁张旭东〕十九大报告在说明未来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的具体任务时强调,要“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专家指出,这意味着我国未来将进一步强化财政、货币两大政策“组合拳〞联动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19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报告对完善宏观调控的具体内容做了原那么性规定,虽然没有具体细节,但指明了我国未来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的方向和根本原那么,将更加强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国家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两大政策体系,而且,它们的调控都集中于社会经济中的货币资金的流转与运行。由于调控对象的一致性,两大政策体系在资金方面客观上存在着‘犬牙交错’、相互影响的关系,它们之间应当协调配合,当属天经地义。〞李扬说。今年财政部宣布发行1.55万亿元特别国债,这一有助于回笼货币的措施被视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加强宏观调控的“创新之举〞。李扬说,国家之所以强化两种政策工具综合运用,与现在我国面临的宏观调控形势有关。当前我国面临国际收支失衡、流动性偏多的双重3挑战。今年前9个月,我国外贸顺差到达1856.5亿美元,超过去年全年的1775亿美元。按此进度,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有望首次突破两万亿美元。目前,我国外汇储藏也已经到达1.43万亿美元。与此同时,通胀压力不断上涨。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升了4.1%,其中8月和9月的上涨幅度分别到达6.5%和6.2%,为近10年来最高。国家开展改革委副主任朱之鑫18日在十九大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中国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还比拟突出,集中表现为经济增长由偏4快转向过热趋势尚未缓解。面对复杂的经济金融局面,单靠货币政策已经难以稳定通胀预期,一个更重要的课题是如何进行财政货币政策的有效配合。为配合国家实现宏观调控目标,我国财政政策近年来也经历了一系列调整,从1998年为解决国内总需求缺乏转向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到2003年为预防出现通胀又逐步转向稳健财政政策。近年来,我国通过调整出口退税等一系列财税政策配合国家产业调整政策。与此同时,2003年初,针对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过热苗头和影响经济的各种不确定因素,我国5在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根底上,也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