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九大报告强调建设生态文明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开幕式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提出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并明确提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开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建设生态文明,根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2这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对中华民族生存开展的重要意义。然而,对于什么是生态文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又意味着什么,多年来理论学术界谈之甚少。而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于去年9月在?学习时报?上发表的?社会主义与生态文明?无疑是对生态文明内涵的一次有益探索,在促进我国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近日有幸在有关报刊上读到这篇文章的全文,受益匪浅。我们从文中可以认识到,生态文明并不仅仅只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实践。我们需要进行全新的社会主义实践,即从工业文明根底上的社会主义,过渡到生态文明根底上的社会主义。3生态文明作为对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超越,代表了一种更为高级的人类文明形态;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对资本主义的超越,代表了一种美好的社会和谐理想。而我国将建设生态文明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并首次把“生态文明〞这个概念写入党代会的政治报告,批判反思了人与自然关系中环境污染的代价,强调要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关系。这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要思想的飞跃,充分说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立符合社会开展要求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践行科学开展观的要义,是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是建设和谐社会4的根底和保障。生态文明的理想,第一次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实践如此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也成为我们今后奋斗的目标。社会主义为生态文明的实现提供了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解放与开展生产力,消灭剥削与两极分化,最终到达共同富裕。与资本主义制度相比,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仅仅体现在生产力的开展上,更加体现在公平公正、共同富裕、道德文化、可持续开展、人的全面开展和社会和谐等方面。从这个角度讲,社会主义与生5态文明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因此它们能够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