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医疗机构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制度1、首诊报告制最初接诊的传染病报告责任人(即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发现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人时应及时主动填报传染病报告卡。2、门诊日志制门诊部内科、儿科、急诊科、妇科及肠道门诊、性病(皮肤)科、肺科门诊、传染科、肝炎门诊等专科及其它凡与诊疗法定传染病有关的科室应建立门诊日志。门诊日志至少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病名(诊断)、发病日期、就诊日期、初诊和复诊九项根本内容。门诊日志登记量与当天门诊挂号量符合率应大于75%。3、传染病信息登记制门诊与病房均应设立传染病登记本,门诊传染病登记本工程应比门诊日志多报告人、报告时间、订正时间,住院传染病登记本工程应比住院登记本多报告人、报告时间、订正时间,14岁以下患儿应填写家长姓名。传染病登记本至少保存3年。门诊或住院部化验室设立化验室专用疫情登记本,对菌痢、性病、肺结核、疟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常见传染病检测阳性结果者实施登记,并在化验结果报告单上加盖“请报疫情〞章。化验室专用疫情登记本登记工程应包括姓名、临床拟诊、送检医生、检验方法、检验结果、检验医师姓名和检验日期等。4、传染病报卡交接双签制预防保健科疫情管理人员每天收集各科室当天传染病报卡时,应与相关科室疫情报告人员双方签字并注明日期。5、传染病卡片收、发登记制预防保健科疫情报告管理人员接到门诊或病房疫情报卡后,在完成剔除重卡和检查核实卡片填写质量等工作后,应在预防保健科专用传染病疫情登记本上进行分类登记。6、传染病网络报告制乡以上医疗单位应配备网络直报专用计算机及上网设备、UPS等配套设施,配备具有计算机根本操作技能且熟悉疫情管理、网络直报业务及培训指导医务人员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能力的网络直报人员,按照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要求,实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7、网络直报信息审核制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卡录入人员应在接到传染病报告卡后1小时内完成对传染病报告卡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对有疑问的卡片必须即时向填卡人查询与核对,并做好记录。甲类和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诊断到录入时间不超过2小时。乙、丙类传染病(除SARS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到录入时间不超过24小时。8、直报网络维护制为保证直报网络畅通,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网络直报单位应指定专人,负责对疾病监测信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