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6页关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情况的报告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我受国务院委托,向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请予审议。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面临的形势卫生事业是造福于人民的事业。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民族身体素质不断提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开展的重要保障。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各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我国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进展,为维护广阔人民群众的健康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稳步开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作为整个社会经济开展的重要组成局部,我国卫生事业不断探索新的开展模式,经历了从微观到宏观、从局部到全面改革的过程。从改善条件、扩大效劳入手,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效率,初步解决了群众“看病难、住院难、手术难〞的问题。但是,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卫生系统的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等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医疗卫生效劳体系、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内部运行机制与形势开展不相适应。一方面,在一些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许多居民因缺乏支付能力而享受不到必需的医疗卫生效劳,卫生效劳有效需求下降,患病后未就诊、未住院的比例逐年增加,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日益突出。另一方面,在城镇和一局部经济开展较快的农村地区,居民对卫生效劳的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健康意识增强,普遍希望能就近、快捷地得到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效劳;群众对看病不方便、看病比较贵和医疗卫生效劳态度及质量问题反响较大。医疗卫生领域中矛盾的凸现甚至激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受旧体制束缚的原因,也有我们观念转变不够和认识缺乏等多方面原因。在推进改革的实践中,我们也逐步体会到,一个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开展的标志,不仅是卫生资源的增加,而且是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医疗改革不仅要着眼于医疗卫生机构的第2页共16页开展,更应该着眼于社会医疗卫生效劳需求的满足;600万卫生工作者是12亿人民的一局部,他们的利益只有融入12亿人民的利益中才能最终得到实现。因此,在改革过程中,我们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始终坚持大局观念和群众观念,把卫生部门的利益放入国民经济社会开展的全局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来考虑,把全局和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