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5页农村干部职务犯罪调研报告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主要表现形式和特点;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原因;预防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主要措施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化公为私,大肆捞钱、假公济私、混水摸鱼、损公肥私、谋取私利、同谋造假、合伙侵吞、犯罪主体集中、侵犯对象集中、作案手段简单直接、犯罪金额不大,但后果严重、政治业务素质不强,法制观念淡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混乱,给违法犯罪者提供可乘之机、财会人员素质低下,不能发挥管理作用、缺乏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农村干部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其依法行政的能力、面向农村,开展法制宣传,发挥群众反腐败的积极性、加强农村财务人员管理工作,提高业务素质、加强财务管理,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加大打击力度,严惩职务犯罪等,具体材料请详见:“三农问题〞是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农村村民委员会是国家政权的最基层组织,农村干部是党和政府的各项农村政策的直接执行者,但由于少数农村干部政治业务素质不强,法制意识淡薄,在工作中出现违法行政、为政不廉,甚至利用职权进行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一、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主要表现形式和特点(一)农村干部利用职权实施犯罪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1、化公为私,大肆捞钱。有的村干部私欲膨胀,利用各种手段,变法捞钱。一是弄虚作假、虚报冒领。村干部利用经手现金的时机,将土地、宅基、税费、计生款隐瞒收入不入账,直接装入自己腰包;二是虚列支出、虚增费用,冒领公款;三是私设“小金库〞,集体私分公共财产;四是利用采购物资、土地承包或建学校、修公路等工程发包的时机吃“回扣〞,从中索取收受贿赂2、假公济私、混水摸鱼。一是有的干部会计、出纳一身兼,成心制造财务混乱现象,一任糊涂官,一本糊涂帐,收支账目不向群众交底,下台后人走帐烂,公款不交下任,直接归己;二第2页共5页是公私不分,用公款配汽车、、给个人上保险、公款随“份礼〞,该自己支付的费用,用公款报销;三是巧立名目、公款消费。有的村干部以招待来客,为村跑工程,争资金为由,在招待费上做文章,把自己的吃喝费用记在公家帐上,甚至少支多报,从中渔利,以吃喝为名行贪污之实。3、损公肥私、谋取私利。有的村干部将本村的土地补偿费、农业开发资金、抗旱防汛、建学校扶贫等专项资金,或公款私存,套取银行利息;或借给他人获取高额利息及他非法利益;或视公款为“摇钱树〞直接挪用,自己搞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