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4页农业相互保险经营模式分析甘肃自然条件恶劣,根底设施落后,随着全省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农户在生产过程中投入资金不断增加,农户所面临的风险也在增加。一个合理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不仅可以分散农业风险,支持农业生产,减少农业经济损失,还能帮扶帮助农户,保障农民利益。一、我国农业相互保险的开展现况(一)我国农业相互保险的开展农业相互保险,是指由农民自愿参加组成,同时具有保险人被保险人双重身份,以分散成员的农业风险为宗旨,共同签订风险共担约定,共同出资成立保险基金,最终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非盈利农业保险经营模式。1990年,我国第一个农业互助保险在XX省新郑县成立。此后,北京、吉林等地相继在政府的主导和支持下建立农业相互保险合作社,但效果不佳,有的甚至以经营失败告终。XX省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是国内首家相互制保险公司,其自2023年成立以来,已在XX省相继设立94家保险社。(二)我国农业相互保险的优势与劣势从优势来说,由于农户是主要参与人,保险效劳更贴近农业生产活动,能够省去冗杂细节,有效为农户提供优质效劳。其次,在该模式下,农户自己深入到农业保险的查勘、定损以及理赔过程中,信息更加准确,理赔也更加合理。再次,经营本钱得到控制、有力推进防灾防损培训也是农业相互保险的重要优势。除此之外,相互保险可以利用筹集的资金为贫困农户提供支持。农业相互保险的劣势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农业相互保险经营模式涉及的范围较小,经营组织不断开展壮大,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问题就会逐渐暴露。第二,农业保险具有高赔付、高风险特点,而发生重大灾害事故时的风险应急机制不健全。第三,农户本身知识素质有限,经营过程中易发生管理问题。二、XX省农业相互保险的可行性与适用性(一)农业相互保险在XX省开展的可行性第2页共4页1980年左右,农业保险走进XX省,主要是以政策性种植险为主,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主导实施。目前,XX省以政府补贴型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商业保险公司开办的商业性农业保险两种形式作为农业保险的主要模式,其他少局部地区开展农业相互保险。XX省于2023年在XX市开办了村级产业开展互助社,截止2023年4月,该自治州在政府的协助下共建成互助社929个,筹集资金8.1亿元,累计发放金额5.3亿,惠及农户7.1万户。政策性农业保险在相互保险的模式下得以落实,同时解决了XX省局部地区投保农户保费过高,投保过程复杂,理赔过程拖延的问题。保险保障直接惠及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