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某镇关于加强社会文化建设工作的意见 .docx
下载文档

ID:620940

大小:18.80KB

页数:12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某镇关于加强社会文化建设工作的意见 关于 加强 社会 文化建设 工作 意见
某镇关于加强社会文化建设工作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文化建设的步伐,推进文化名镇建设,丰富活跃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提升城镇文化品位,提高群众综合素质,建设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文化,最终实现我镇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结合我镇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奋力开创“大美xx”新局面,紧抓文化建设不放松,深入开展“文化建设突破年”活动,努力在文明创建、提升素质上实现新突破。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推动新农村建设步伐,为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二、任务目标   以争创“全国文明镇”和“全国农村文化先进镇”为目标,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全面提高群众道德素质,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创新文化事业发展载体,整体推进农村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大力实施“公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扩大青年志愿者队伍,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农民。以“十佳百优”系列评选活动为载体,营造开放包容、文明进取、敢于超越的社会风尚。大力加强文化阵地、文化队伍建设,创新文化活动内容和方式,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努力实现村村有一处设施齐备的文化大院、一支文化骨干队伍、一支文化宣传队伍,农民群众能定期观赏高水平文艺演出和参加各种业余文化活动,最终实现农民群众文化生活质量的提高。 三、主要任务 重点围绕8项任务,实施23项举措。 (一)切实筑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1.持续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宣传。加强和改进党委中心组学习,抓好干部学习培训,发挥好领导干部在学习中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组织引导干部群众认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创新学习宣传方式,注重创建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网络。大力传承红色基因,加强农垦精神挖掘整理,编印地方红色故事书籍,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持续深入开展诵读红色家书和传播红色经典故事活动。 (二)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2.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切实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考核、督查等机制。加大对意识形态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力度。依法加强网络管理,完善网络信息治理体系,规范网络传播秩序,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加强文化领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能力建设。按照“十个一”的部署,做好团结引导信教群众工作。 3.大力加强传播能力建设。加强“三微一端”等重点平台建设。加快推动有线电视传输网由单一的广播电视节目传输网络向与互联网、物联网相融合的下一代网络转型升级。不断完善“百万微信”朋友圈建设,推动正能量信息送到每一个家庭和成员。 4.有效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不动摇,落实属地管理、分级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全面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加强哲学社会科学论坛、报告会、研讨会、讲座等阵地管理,严格审批程序。加强新闻舆论阵地管理,加强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制度建设,规范传播秩序。加强视听节目管理,扩大内容传播渠道,拓展新技术新业态。加强网络舆论阵地管理,加强属地网站主体责任,落实微博微信公众号、移动客户端等运营主体对传播内容的主体责任。加强文化传播阵地管理,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工作,净化城文化市场。 (三)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加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使其融入学校、机关、城区、景区、园区、社区和乡村,融入行为规范,融入村规民约和社会公约。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开展诚信企业、诚信单位、诚信示范街区、诚信经营示范店、诚信网店等主题实践活动,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加强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壮大志愿服务队伍,进一步发挥志愿服务作用,全力打造志愿者小镇。 6.加强思想首先建设树立文明新风。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深入开展“推动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文明”行动,加强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建设,提高村规民约的可操作性和自我约束作用,有效扼制陈规陋习。依托村史馆,挖掘汲取鄱阳优秀传统家规家训精华,深入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进廉政文化、法治文化等建设,营造崇尚廉洁、遵纪守法的社会氛围。 7.加强选树一批先进典型。实施时代新人培养工程,组织道德模范和“中国好人”“最美人物”“新时代好少年”等推荐评选评议活动,培养推出一批在全县乃至省市有影响的重大典型。定期举办饶丰好人发布活动。设立好人基金,建立道德模范、最美人物等关爱礼遇机制。 (四)有效提升公共文明服务水平 8.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推动县、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按人口密度、结构、需求均衡布局,科学规划项目建设,逐步形成主城区和中心镇15分钟,一般村镇20分钟的“公共文化服务圈”。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县乡村三位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三室一厅”“七个一”的要求,实现镇、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全覆盖。推进社区书吧、校园书吧及社区阅报栏、电子阅报屏建设,推行“555”阅读工程,打造书香饶丰。推进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 9.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充分发掘基层文化阵地的综合承载作用,按照名称统一、资源整合的要求,建好基层文明实践中心。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抓好文化下乡活动,完善农村文化大舞台品牌建设,继续组织“红色文艺轻骑兵”小分队深入基层开展文化服务。扎实开展精神“五扶”工作,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助力基层群众脱贫致富。 10.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探索推进公共文化设施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鼓励引导国有文化企业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投资建设、提升改造、运营管理。鼓励支持社会力量以民办公助、公建民营等形式,兴办专题村史馆、图书馆等,建立政府对非国有场馆的资助机制。 (五)注重加强文艺精品创作 11.打造饶丰特色文化品牌。推进文艺创作引导,聚焦“中国梦”时代主题,突显鄱阳湖区域特色,突显农垦优势,加强革命题材、现实题材、传统题材创作,创作一批文学、舞蹈、美术精品。收集、整理、挖掘镇村组文化资源,筹办樱花文化旅游艺术节。 12.实施赣剧饶河戏振兴工程。加大串堂班、腰鼓队等保护和扶持力度,规范引导民营居团协调发展,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保障饶河戏振兴工程人才需要,贯彻落实《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15]52号)文件精神,加强赣剧饶河戏专业人才培养。 13.加强文艺创作能力建设。积极支持文艺创作工作,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搭建文艺创作,展示交流平台。大力开展微电影微视频制作,推进网上文化创作与传播。建立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奖励扶持制度,加强对外文化交流,鼓励饶丰文化走出去,扩大饶丰文化影响力。 (六)努力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14.优化文化产业布局。注重规划引领,结合我镇产业经济发展实际,利用好各种文化资源,统筹做好文化产业布局。策应上饶“一轴两区三园”的文化产业布局,策应鄱阳(湖)文化传承新区建设需要。围绕饶丰地域特色、农垦文化特色等。注重抓好特色小镇建设、文化乡村培育、传统村落保护、乡村文化体验等生态文化项目。 15.壮大文化市场主体。加强人才、项目、融资扶持。大力引进、扶持、培育各类文化企业。重点支持“专、精、特、新”文化创意企业,孵化一批小微文化企业。支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16.加快文化与旅游整合发展。围绕饶丰“樱花基地”、万亩稻虾基地等,建设和做大做强饶丰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充分农垦特色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绿色生态文化资源。打造文化旅游景点,串点成线扩面,推动文化与旅游整合发展。打造饶丰文化“名片”,加强文物资源保护利用,开发富有创意的文化旅游商品。 17.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普及。切实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深入实施国家“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新媒体传播。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课堂教学和干部培训内容。激励主流媒体打造弘扬饶丰传统文化的栏目、节目。充分利用各类文化阵地和场所,组织开展各类民俗文化活动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 (七)全面加强优秀文化人才建设。 18.培养创新型文化人才。围绕打造“文化鄱军”建设。聚焦产业和项目,探索建立专业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鼓励采取签约、项目合作、技术入股、公开招聘等多种渠道引进优秀人才,吸引文化英才通过多种方式助力饶丰文化发展。实施艺术人才培训计划,举办各类文艺专业人才培训班,为文化单位、文化企业培养人才。注重发挥文化名家的传帮带作用,重点培养有实力有潜力的中青年专业人才。加强新闻队伍建设。 19.建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待遇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吸引优秀文化人才服务基层。依托文化乡贤、文化能人、文化顾问等,建立一支扎根群众的基层文化队伍。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按规定配齐配强镇村综合文化站(中心)工作人员,综合性文化服务的工作力量。进一步加强宣传文化员队伍能力建设。加大对基层文化队伍尤其是村(社区)宣传文化员和文化志愿者的培训、管理和考核力度,提升服务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文化强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党政“一把手”的“第一责任”,把文化强镇建设作为全镇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全镇之力共同推进。各地各部门要把文化强镇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纳入科学发展综合考评和意识形成责任制考核,作为评价地区发展水平、衡量发展质量和考核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内容。镇党委镇政府每年召开文化强镇建设推进大会,总结经验,推动工作。 (二)加快深化改革。实现文旅融合,强化工作职能。深化文化领域“放管服”改革,推动政府职能和干部作风转变,优化文化市场营商环境。推动国有文化企业建立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发挥文化类社会组织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加大文化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对文化领域法律法规的普法宣传和执法检查。 (三)加大政策支持。健全公共文化产业基金,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确保财政文化投入水平与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相适应,健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县关于对文化产业发展的税收、土地、工商管理等优惠政策。 完善文化产业“补、贷、股、保”联动机制,支持金融机构创新文化金融产品和服务,鼓励社会资本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创投基金,支持中小文化企业集合发行企业债券。创新文化人才服务保障机制,将文化人才纳入党委联系服务专家范围,建立县级荣誉制度,镇党委镇政府定期表彰各类优秀文化工作者和优秀文艺人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