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调查分析目的调查广东省某市二级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状况,查找薄弱环节,提出改良对策。方法对某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管理的79家二级医疗机构感染管理工作进行问卷调查。结果35家〔66.04%〕公立医疗机构设置了独立院感部门,13家〔50.00%〕民营医疗机构设置了独立院感部门。79家医疗机构共有感染管理专职人员83人,以护理专业〔54人,占65.06%〕和中级职称〔50人,占60.24%〕为主,外出培训与进修人次数较少。75家〔94.94%〕二级医疗机构建立了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及监测流程,仅10家接受信息化监测软件。各医疗机构2018年医院感染平均例次率为0.35%〔0%~15.87%〕,低于广东省2018年现患率抽查结果。57家二级医疗机构制定了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和防控流程,多重耐药菌检出率与广东省和全国平均水平相近。12家二级医疗机构未开开放手卫生监测,2018年上报手卫生平均依从率为80.02%。结论二级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根本到达标准要求,但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架构有待完善,专职人员队伍专业水平有待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控监测力量缺乏,手卫生和多重耐药菌管理有待完善,民营医疗机构亟待同质化管理。关键词二级医疗机构;公立医疗机构;民营医疗机构;感染管理;现状调查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是医疗质量与患者平安的基石。二级医疗机构是我国分级诊疗体系的重要组成局部,作为三级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的“联动层〞[1],其感染管理水平至关重要。本争辩通过对广州市二级医疗机构感染管理状况进行调查,了解其感染管理水平,查找薄弱环节,并探究可行性感染管理策略,旨在为推动科学、标准的感染管理体系建设奠定根底。1调查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管理的79家二级医疗机构。其中,公立医院53家,民营医院26家。1.2调查方法依据感染管理相关标准和指南,课题组自行设计“某市二级医疗机构感染管理工作开展状况调查表〞,内容包括:医疗机构根本状况、感染管理组织架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设置、专职人员配置〕、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培训与进修感染病例监测工程开展状况、多重耐药菌管理状况、手卫生执行状况等,全部数据均为2018年数据。于2019年3月-6月接受问卷二维码开放调查,由各医疗机构指定专人扫描二维码完成问卷填写。1.3质量把握第一,调查表经过广州市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把握中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