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2页事业年检登记调研报告事业单位年检登记,是保障事业单位合法权益、实施事业单位改革的根底性工作。要充分发挥年检在事业单位管理中的根底性作用,笔者认为年检工作应正确处理四个关系。一、年检进度与年检质量的关系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那么有关规定,所有登记在册的事业单位法人必须在每年的1月1日至3月31日期间到所管辖的登记管理机关接受年检。也就是说,法定的年检时间只有三个月。按照这一要求,各地登记管理机关要在全面发动和部署的根底上,抢时间、赶进度,有条不紊地进行年检登记。但是,有的为了保证进度,在审核中粗枝大叶,网开一面,无视了年检的质量。事业单位年检的进度是年检考核的一项指标,年检的质量才是事业单位年检的真正内涵。如果没有年检质量的保证,事业单位年检工作就会流于形式,甚至引发经济和法律纠纷。因此,在事业单位年检中,要处理好进度和质量的关系,既要注重进度和时间,提高事业单位的年检率,更要注重质量,以年检质量促年检进度,以年检进度保年检质量,在保证年检质量的前提下,按时有序地开展年检工作。二、人工操作与网上操作的关系事业单位登记年检由过去的人工操作开展到今天的网上操作已经实现人机互动,大大提高了年检的效率,增强了事业单位登记年检的公开性和标准性。但是一些登记管理机关在分享现代网络技术快捷方便的同时,却无视了年检后期的人工操作内容,有的网上操作程序结束后,不及时下载打印与年检相关的纸质材料;有的对年检审核材料不及时盖印、归档;有的不及时办理年检发证、贴花及单位年检的公告等等。事业单位年检实行网上操作仅是操作手段的改进,网上操作的内容并非是整个年检工作的全部,网上操作内容完成后,还有大量的后期工作需要人工来完成。因此,在事业单位年检中,要处理好网上操作与人工操作的关系,既要标准网上操作,又要及时完成后续的人工操作。三、主动效劳与被动效劳的关系第2页共2页在事业单位年检过程中,按照登记管理机关规定的时间,事业单位法人在网上上传相关登记年检信息,登记管理机关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只能坐等单位上传的信息后进行审核。应当看到,事业单位实行网上登记年检,与传统的手工操作相比,必须具备性能可靠的网络操作平台和操作技术,对一些经济条件较差或规模较小的事业单位而言,如缺乏上网的硬件、软件设备或技术手段,不能及时在网上传输年检的信息,如果登记管理机关一味地坐等这些单位报送年检材料,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