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新世界读书报告稳定就是最大的危机——美丽新世界读书报告xxx行管18-2班:美丽新世界是英国小说家阿道司·赫胥黎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反乌托邦经典著作。在本书中,作者用极为真实的预言以及反讽的手法向读者描绘了一个科技高度兴旺但人性被残酷剥夺的“美丽新世界〞。其中蕴含的政治隐喻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现代社会都具有着极大的警示作用。关键词:美丽新世界;稳定;危机一、绪论美丽新世界自1932年出版以来,受到了整个西方世界的普遍好评。其中固然有作者在本书中高超的艺术手法的应用,更多地其实还是对于书中深刻的现实批判以及历史导向的认可。更让人惊叹的是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再去阅读这本著作时,总会吃惊于一本创作于一个世纪之前的书竟然对现代社会刻画地如此准确。人类在无数先贤的叮嘱声中还是滑向了早已预料到的深渊。在这种情况下,人类的自省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历史渊源、现实隐喻、时代意义三个方面来讨论美丽新世界的精神财富。二、历史渊源谈到反乌托邦,自然免不了要谈一下乌托邦。乌托邦,原意是指“不可能出现的理想社会和事物〞,15世纪托马斯·莫尔所著的乌托邦开创了乌托邦文学的先河。之后随着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的开展,“乌托邦文学〞在17至19世纪兴盛了起来,在18世纪乌托邦蜕变成了一个政治概念。[1]由于对现实生活和政治的失望,文学家开始用自己的笔杆创作出一个个“世外桃源〞来寄托对现世的不满。而反乌托邦那么是将乌托邦开展到了一种极致来反向揭露对于美好的极端追求会使人类牺牲美好的东西。反乌托邦作品通常描绘一个外表稳定有序、物质极大满足、人民生活幸福快乐的理想社会来掩盖其剥夺人类自由和人性的本质。著名的反乌托邦三部曲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每一部好的作品都是与作者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的,都有时代的影子。本书中反复强调的稳定和极权就是20世纪30年代缺乏和风行的浪潮,经历了大战的摧残加强了人们对于稳定的渴望,而在整个欧洲弥漫的极权主义就是书中社会制度的出处,只不过两者造成的结果不同。反乌托邦作品还善于用虚构的手法来揭示现实生活中的事物的极端两面性。书中一切制度的根本就是对科学的无限推崇。如果说18、19世纪人们还沉浸于科技为生产力带来的巨大变革的时候,20世纪就是人们反思科技的时候,科技的巨大破坏力以及对自然和人性的摧残都使人们更加清醒的去看待这个“潘多拉魔盒〞。三、现实隐喻本书具有着很强的真实性,是因为书中对于未来的设想竟然一步步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