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酬勤中国石拱桥经典课例分析李宇彤摘要:说明文在中学语文教材选文中一直占据着不可无视的地位。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的经典之作中国石拱桥屡次被选入语文教材,具有重要的教学研究价值。宁鸿彬和钱梦龙都是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他们执教的中国石拱桥各有千秋,本文从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入手,分析两位名师的课例,开掘名师执教中国石拱桥的示范意义。关键词:中国石拱桥课例比拟说明文教学中国石拱桥的作者是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作者运用准确周密又不失生动的说明语言重点介绍了赵州桥、卢沟桥两座桥梁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稳固的特点,说明了石拱桥在人类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对今后我国的桥梁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一、两位名师课例呈现〔一〕宁鸿彬中国石拱桥课例这是1996年的一堂公开课,宁鸿彬秉承“课本是语文教学的凭借〞和“过程比结果重要〞这两个教学理念,为我们展示了一堂精彩绝伦的说明文课堂。1.初读感知,了解特点宁鸿彬先简单介绍作者,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可以给标题加上什么修饰语〞,在此之前学生朗读课文,老师纠正字音,学生就此讨论发言,宁老师总结答复中国石拱桥的特征。2.分析难句,质疑解难这一环节,宁鸿彬要学生提问在文章中难以理解的句子,师生一起讨论分析难句。在讲解“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时,老师运用肢体动作形象地讲解,使学生豁然开朗。3.把握重点,学会举例宁鸿彬运用问题“为什么举这两个例子?〞来引起下文,让学生明确举例的共性和个性。又由“举一个例子不是更简练吗?〞这个问题让学生明确文章中按类型举例的特点。最后,根据原文内容分析中国石拱桥、卢沟桥、赵州桥的特点,让学生明白共性寓于个性之中。4.總结全文,启发思考天道酬勤宁鸿彬通过简明的板书总结出文章的内容以及文章中举例子的方法,最后引导学生掌握抓关键词的读书方法。〔二〕钱梦龙课例这是钱梦龙于1981年在绍兴一中的一节公开课,他用一幅挂图、一支粉笔带着学生品析词句,感悟说明文的特点。1.设置情境,巧妙激疑钱梦龙从一个简单的提问导入说明这一表达方式,接着让学生说明教学挂图中的大拱和四个小拱之间的位置关系,钱老师根据学生的答复画出桥的形状,巧妙切入课文。2.通读全文,梳理结构钱老师让学生默读描写赵州桥的小段并引导学生总结出说明文的写作特征是:用词准确、抓住特点、注意顺序。接着带着学生梳理文章结构,理清文中的说明顺序。3.品读语言,把握特点钱梦龙通过分析文中描写赵州桥和卢沟桥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