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教案人教版五级语文《草原》设计(三).docx
下载文档

ID:579071

大小:13.94KB

页数:10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草原 2023 教案 人教版五级 语文 设计
教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草原设计〔三〕 草原教案设计〔三〕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那么……那……〞“既……又……〞造句。 3.背诵课文第一段。 4.初步掌握文章中描写事物与环境联络变化的关系。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情景交融即事物与环境的互相联络。 【教具预备】录音机一架、幻灯机一台、自录配乐朗读磁带一盒、幻灯片假设干。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学生自学课文,总体感知课文内容,扫除字词障碍。 一、提醒课题,启发谈话 你在图画里见到的草原是怎么样的?草原上的牧民有什么风俗适应? 在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有宽阔的草原。作者老舍访咨询内蒙时,身临其境,处在草原这一特定情境之中,油然而生了特别的感受,目睹了草原的蒙族人民接人待物的风俗适应,又感遭到了民族团结的深沉情意。作者把这些内容都活灵敏现地写下了,让我们一起随着录音去参观访咨询。 二、听录音,理解主要内容 学生听配乐朗读录音,想象一下: 1.草原的风光是怎么样的? 2.草原人民是怎么样待客的? 三、学生自学课文 轻声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不明白的字、词查字典处理。 四、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并说说每一节写发生了什么事,同时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 第一节:看到了草原的漂亮风光。 绿毯 勾勒 骏马 奇丽 优美 渲染 回味 茫茫 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第二节:初入草原,快到公社时看到的风光。 飞奔 迂回 洒脱 襟飘带舞 第三节:蒙古包外的握手欢送。 第四节:蒙古包内的盛情招待。 拘谨 羞怯 鄂温克 第五节:斜阳下的话别。 天涯 斜阳 五、质疑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字词? 六、作业 1.练习作业 第1题。 2.熟读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讲读第一、二自然段,初步理解事物与环境的联络。 一、讲读第一节 1.默读、分层次。 2.作者第一次来到草原,看到的天空风光是怎么样的?〔板书:“那么清鲜,那么明朗〞〕 3.“那么……那么……〞表示什么意思?谁能够用上它说一句话? 4.假设你置身于如此一种清鲜、宽阔的环境之中,会产生怎么样的感受呢?作者的感受又是怎么样的?〔板书:“总想高歌一曲〞〕 5.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录音,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风光?〔学生听配乐朗读录音,听后老师依照学生的想象回到作者的描写,板书〕 天底下 一碧千里 平地 绿 小丘 线条优美翠色欲流 羊群 白色的大花 6.出示幻灯图景。重点理解“茫茫、翠色欲流、渲染、勾勒〞同时进展朗读训练。 7.假设你置身于这番美景之中,又会产生如何的感受呢?作者又是怎么样的感受呢?〔板书:惊叹、舒适〕 8.作者为什么会“惊叹〞?“既……又……〞表示什么意思?谁能用“既……又……〞说一句话? 9.最后一句话写出谁的感受?为什么如此写?〔骏马、大牛衬托风光的漂亮〕 10.小结:这节写作者初到草原看到的景象,从天空写到地面,置身于漂亮的草原这一特定环境之中,作者产生了特有的感受,情景交融。祖国的草原是这么漂亮,让我们看这图景,听着草原音乐,把课文内容回味一遍,争取背下来。 〔学生看图听音乐,老师随着音乐指点图景,即兴诵读〕 11.指名试背。 二、讲读第二节 1.作者欣赏了草原美景,随汽车接着往前走,初入草原和快到公社时,作者分别听见了什么?看见了什么?产生了怎么样不同的感受? 默读课文第二节并在练习题上填写表一,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填写。 2.“马飞奔,襟飘带舞〞是何意思? 3.为什么说“象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4.小结:作者初入草原,看不见什么东西,听不见一点声音,处在这种环境,使人产生一种宽阔、静寂的感受,接着作者快到公社时,看到了牛羊成群,主人迎客,听到了各种声响,自然引起了一种兴隆、喧闹的感受。作者的感受由静到动,是由于他所处的环境在变化的结果,这说明,环境变了,事物也在变化。 三、作业 : 1.背诵第一节。 2.练习作业 第2题、第3题。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讲读三、四、五自然段,领会中心,点明写作特色。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课后词语。 2.指名背诵第一小节。 二、讲读第三、四、五小节 1.出示课后题〔3〕 主客是怎么样见面的?好客的主人是怎么样招待我们的?哪些地点表达了蒙族人民的风俗适应? 2.围绕以上咨询题,默读三至五小节,找出有关动词,填写在表〔2〕中,〔指名将找到的动词填在黑板上。〕 3.主客见面,作者写出了热情洋溢的气氛,主客之间是怎么样握手的?〔引读〕怎么样笑的?〔引读〕怎么样说的?〔引读〕。你体会到如今大家的心情怎么样?〔快乐、欢乐、热情〕有感情地朗读。 4.主客之间确实是这么握着、笑着、说着,不知不觉进入了蒙古包,在蒙古包里,主人是怎么样招待客人的?从哪些语句能够看出蒙汉人民的深沉情意? 5.饭后,在草原上又举行了联欢辞别仪式,让我们一起分享这蒙汉情深的欢乐吧。 〔出示幻灯图景,播放草原民歌及舞蹈音乐〕 6.香醇的奶酒、激跃的赛马、嘹亮的牧歌、狂欢的舞蹈,这是多么冲动人心的场面呀!但是夕阳西下,主客要分别了,假设这时你也在场,心情将是如何呢? 7.作者的诗句充分表达了这种心情。说说“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诗意。 8.感情朗读课文最后一节。 9.这三节课文中哪些地点表达了蒙族人民的风俗适应? 三、总结全文 1.从全文看,前面两节主要是写什么的? 后面三节主要是写什么的? 2.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咨询活动,却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 3.依照学生的答复小结。〔略〕 四、作业 课堂练习作业 第4题。 附〔A〕 草原课堂练习题 表〔1〕 表〔2〕〔填写有关动词〕 一、抄写词语: 优美〔 〕〔 〕 奇丽〔 〕〔 〕 骏马〔 〕〔 〕 回味〔 〕〔 〕 洒脱〔 〕〔 〕 拘谨〔 〕〔 〕 绿毯〔 〕〔 〕 斜阳〔 〕〔 〕 一碧千里〔 〕〔 〕 翠色欲流〔 〕〔 〕 二、填空: 那儿的天比别处的天_______,空气是_______,天空是_______,使我总想_______,表示我的_______。在天底下,_______,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_______,小丘也是_______。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_______绣上了_______。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_______,就像只用_______,不用_______的中国画那样,四处_______,悄悄流入云际。 三、造句: 1.那么……那么…… 2.既……又…… 四、依照理解填空: 1.课文前两小节主要赞美________________ 课文后三小节主要赞美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诗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________________ 评:草原一文是作家老舍先生访咨询内蒙古草原后写的一篇访咨询记。作者对祖国草原的漂亮风光赞美不已,同时又热情地赞颂了蒙汉两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深情厚意。文章文句优美,语言流畅,不愧为语言大师、散文名家之大作。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明白得事物与环境有着亲密的联络,难点是理解课文第一段对草原美景的描绘。关于这篇文章谈两点教学设计。 首先是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创设情境教学。学生对草原没有什么直截了当的感受,因此对第一段的理解比较困难。依照学生情况和教材内容特点,我确定了创设情境进展教学的方法。预备了本人录制的配乐朗读磁带和幻灯图片。用表现草原风景的幻灯图片,学生所熟悉的草原音乐,老师的感情朗读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这种形声效果,充分进展想象,然后让学生谈谈本人的感受。当学生所谈内容与课文描写大体相近时,说明学生对文章已经有了较好的认识,老师那么在一旁稍加指点,使学生的认识与课文内容到达统一。采纳这种方法教学,从情境到认识,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与“事物与环境〞这一阅读训练重点的理解也是一致的,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表达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浸透美的教育。 其次,采纳多种练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才能。阅读教学的本质确实是阅读训练。在课堂上要扎扎实实地给学生进展读、写、说的训练,实实在在地教给学生知识和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才能。这篇课文分三教时完成。第一教时着重是预习,整体感知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质疑咨询难;第二教时是讲读第一、二段,体会事物与环境的联络和草原美景;第三教时讲读后面三段,进一步掌握了物与环境的联络,体会民族大团结的思想感情。预习、讲读和作业 均在课堂内完成。 草原美景的理解光靠情境渲染是不够的,情境创设只能给学生增加感性认识。要真正理解草原的美景,还要从理解字词入手,同时加强读和写的练习。默读、听录音朗读、引读、齐读、诵读贯串在教学过程 之中。讲读完了,用笔填写第一段中的重要词语,以稳固加深理解。在教学第二段的时候,依照阅读训练重点设计了表格让学生填写。这一练习有一定难度,学生通过认真自学、填写、能够增加对事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同时让全体学生得到了一次训练。整节课应把主要时间给学生进展读、说、写的训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