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3课时〕【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重点〕2、理解比照和过渡的作用,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重点、难点〕3、理解课文主题思想: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难点〕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接受大自然的陶冶,以成就本人健全的人格。〔重点〕【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学内容及过程】课时1、2一、导入新课。1、学生讲述本人童年的趣事,与同学分享欢乐。2、简介作者和作品。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也是勤奋工作的一生。从1907~1936年他所写的小说、杂文、散文、诗歌以及翻译、日记、书信等共800多万字,是我国现代文学中一笔宏大的珍贵的财富,也是极其珍贵的思想文化遗产。著作有杂文二心集、小说彷徨、呐喊、散文朝花夕拾、诗歌野草等。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散文风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搜集了10篇文章,大局部作品是作者回忆本人童年、青年时代生活的。写本篇文章时鲁迅已经40多岁了。这部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晚年了,回忆起青年时代的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为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它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文中寿镜吾老先生自二十岁考取秀才后,不再参加考试,远离仕途,自甘淡泊,子承父业坐馆教书达六十年之久。他谙熟四书五经,博学正直,具有反清爱国思想。在封建社会中他依然比较开通的,为人方正、质朴,对学生和气,对童年的鲁迅十分关心。他是鲁迅的启蒙教师,鲁迅对他不断非常尊敬。鲁迅成年后,师生之间常有书信往来,鲁迅每次回家也都前去探望先生。先生是一位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一〕扫除文字障碍。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提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引导学生注字音,解释课本未注释的词。缠络〔chán〕:互相缠绕在一起豁〔huò〕:此处状声绣〔xiù〕像觅食〔mì〕:找食渊博〔yuān〕:学问深广厥〔jué〕士确凿〔záo〕菜畦〔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