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材跨学科性分析与双师教学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打破学科界限,融合各学科知识,以开展出综合的、交叉的、比拟的新的领域的知识、概念、方法或技巧,无疑是跨学科研究超越于传统分科研究以开创新领域的优势所在。在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日益繁荣的今天,英语教学在形式与内容上都不同以往。英语教材的选取上更加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因此,对英语教材跨学科性的分析也愈见增多。值得关注的是跨学科并不是多学科的简单合作,而且,浅薄的、不融通的跨学科研究也有使专业学科失去特色的危险。因此,在跨学科研究方兴未艾的今天,认真反思并总结其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尤其具有必要性与迫切性。本课题以此为背景,研究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教材的跨学科性,以求在教学形式上进行突破。〔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跨学科〞〔interdisciplinary〕一词最早于1926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Woodworth提出,指的是超出一个学科的边界而进行的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的实践活动。OECD(经合)组织1972年也给出了跨学科的定义:两门或两门以上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从思想上的简单交流到较大领域内教育与研究之间的相互联系称之为跨学科。跨学科又可称为“交叉学科〞。1985年,首届交叉学科学术研讨会举办之前,interdisciplinary一直被译为“跨学科〞,之后,interdisciplinary经常被译为“交叉学科〞。在中文文献中,学者们常将“interdisciplinarity〞译为“跨学科性〞,但有时也指跨学科研究。“跨学科性〞与“跨学科研究〞在研究中存在混用的情况。李江博士在“跨学科性〞的概念框架与测度一文中,明确提出,“interdisciplinarity〞译为“跨学科性〞更加适宜,并重新将其下定义:跨学科研究中的跨学科特征,如各学科知识交叉的广度与强度、知识跨学科分布与扩散的特征。本课题所研究的译林版高中英语教材的“跨学科性〞将依据李江博士的定义,研究教材当中英语与其它学科知识交叉的广度与强度,知识跨学科分布与扩散的特征。“双师教学〞最早是指在职业技术教育当中,教师既需要展开理论知识的授课,也需要教授实践技能。因此职业技术学校经常与企业合作,使学生能够得益于在校教师和企业教师的“双师教学〞。随着时代的开展,双师教学的概念已比拟模糊,它既可以指职业技术教育当中的校企合作,也可以指同一课堂两位老师的教学,也可以指优势的教育资源引入乡村学校。本课题所研究的“双师课堂〞是基于跨学科的英语课堂上引入其它学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