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3页某县关于推广保护性耕作的调研报告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用化学药物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从而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当前,xx县19.8万亩保护性耕作小麦长势良好、丰收在望,与传统种植小麦相比,植株健壮、穗大粒多、籽粒饱满、表现出明显的增长优势。为进一步推广普及保护性耕作,扩大种植面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xx县农机局组织工作人员对保护性耕作推广普及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形成如下调研报告。一、xx县保护性耕作开展现状近年来,xx县农机局坚持科学开展观,加强管理,精心实施大力示范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xx县自202223年开始推广,一年一个台阶,当前,在全县形成4处规模较大的保护性耕作示范基地,兴隆镇兴隆社区600余亩,邢侗街道三官庙200亩,理合务镇刘鹅头村800余亩,临邑镇国寨村200余亩,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全县新推广小麦免耕播种机52台,到达222台,保护性耕作面积19.8万亩。通过与常规种植模式的地块相比较,示范基地经济效益十清楚显:基地小麦与常规种植小麦相比抗干旱、抗倒伏,秸秆粗壮,穗大粒实,亩均增产30-50公斤;作业工序大大简化,由传统的四道工序合为一道,节省了作业本钱;保护性耕作使得肥效利用率大大提高,比常规的种植模式节省肥料20%左右;保墒效果良好,每年节省灌溉一至两次,节省了水电费和人工费用。同时保护性耕作对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提升作用逐步显现:作业工序缩短,减少了劳动强度和作业用工,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增加了农民的收益;土壤增加了的养分,改良了土质,培肥了地力,农田施肥量和喷药量有所减少,秸秆燃烧也得到了有效遏制,使得当地的生态环境大大改善。二、存在的问题及制约条件1、农民接受程度有待于提高。传统的耕作理念是精耕细作,农民在没有看到免耕播种的明显效果,没有充分认识到实施保第2页共3页护性耕作的重要意义的前提下,要改变传统的耕作习惯是很难的。即使看到保护性耕作的效果,有些农民由于传统习惯的因素,还是应用传统的耕作模式,不愿意接受保护性耕作新技术。2、农机手积极性不高。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农机手的积极性是关键。当前xx县农村土地大多还是以一家一户种植模式为主,与大型保护性机械的推广使用存在矛盾。土地规模小,地块零散,造成机械化作业效率低,影响农机手收入,从保护性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