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党工委党员管理工作方案为切实稳固和扩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深入贯彻社区党组织标准化管理实施意见(试行),积极探索社区党员管理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经工委研究决定制定本实施方案如下:一、充分认识实行党员分类管理的重要意义(一)党员分类管理是党员先进性的表达由于社会处于转型时期所带来的一些变化,许多党员由“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导致了一些党员组织观念的逐渐淡薄。以“从严治党,建立一支与时俱进的党员队伍〞的要求出发,结合党员的实际,实施对党员的分类管理,使党组织对党员的管理表达“以人为本〞的原那么。通过对党员的分类管理,发挥党员各自的特长和优势,拓宽联系群众的渠道,把社区升华为利益、情感、信念的共同体,使党员的先进性在人民群众中得以真正表达。(二)党员分类管理是对党员有效教育和管理的表达社会开展与时俱进,党员管理方式要随着社会开展不断创新,原有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在当前的新形势下缺乏时代性、开展性、针对性、有效性,导致党员活动的积极性大大降低,不能很好地参与党内的组织活动。对党员进行分层、分类管理,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加强对党员管理模式上的继承和创新。针对党员各自不同的群体特征,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区别对待,做到“有的放矢〞,使党组织对党员的管理工作富有系统性、标准性和操作性。只有对党员管理的根底夯实了,才能保证基层党组织坚强的战斗力。(三)党员分类管理是党组织凝聚力的表达团结就是根底,凝聚产生力量,凝聚力是基层党建的生命力。实施党员分类管理,就是要凝聚不同情况的党员。“分类管理〞符合党员各自特长和特点的发挥。它针对党员不同的文化程度,不同的工作经历,不同的年龄结构区别对待,实行“因材施教〞的管理方式,才能让各类党员始终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表达党员队伍的“向心力〞、“凝聚力〞。二、党员分类管理的主要形式(一)建立社区党员信息库建立党员信息档案,使社区党组织对党员的各种情况做到心中有数。1、建立一册,即。党员根本情况记录册。主要记录党员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入党年月、党内职务、学历、身份证号码、联系、现住地址以及户口地址等情况);党员家庭成员情况及参加党内活动情况,(包括党员参与公益活动记录、参与结对帮困记录、责任区包干记录);党员与党组织联系情况等(包括提交思想小结情况、奖惩情况、党员获得党组织资助情况、党组织与党员联系情况等),登记册由社...